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国际金融论坛/中企出海迎机遇 港专业服务有作为

2024-11-23 05:01: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国际金融论坛会议探讨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昨起一连两日在港召开,共同探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新趋势与挑战。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谈及如何突围而出,IFF理事、哈萨克斯坦前副总理、阿斯坦纳国际金融中心前主席凯拉特.克林姆别托夫特别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意义。

  凯拉特.克林姆别托夫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中亚与欧洲、中国之间的经济连接,还为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出海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等,这些地区不仅政策友好,且市场潜力巨大。\大公报记者 许临(文) 林良坚(图)

  凯拉特.克林姆别托夫还提到,全球能源网络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参与这些全球性倡议,中国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还能在海外市场树立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形象。

  新加坡富敦基金董事总经理、瑞典投资促进署前副署长陈永岚指出,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不仅要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还要学习新的理念、战略和商业模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他认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中国企业出海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必须勇敢迎接挑战。

  梁锦松:港优势助中企外闯

  IFF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在全球经济碎片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积极寻求与海外市场的合作,通过广交朋友、寻求共同利益来扩大自身影响力。在出海过程中,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选择与自己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市场进入。

  梁锦松特别指出,美国新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多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企业出海构成挑战。但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应放弃出海计划。相反企业应更灵活调整策略,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同时,充分利用香港等地区的资源和优势,如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持。

  IFF副理事长、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财政司前司长梁维特分享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成功经验。他提到一家国有建筑企业在葡萄牙的成功合资案例,该企业在与当地家族企业建立合资关系后,不仅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还成功开拓了欧盟、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启示:找到最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成功的关键。梁维特指出,企业在选择出海市场时,应优先考虑那些能够与自己形成互补优势、共同开拓全球市场的地区。同时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当地市场环境,降低出海风险。

  中国积极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

  另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正通过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资本市场,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他表示,中国未来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地方债务规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并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吴晓求还谈到,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两大重点,一是提升上市公司淨债率。目前内地上市公司结构相对传统而落后,如何让高科技成为上市公司的主体,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目标。二是要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潜在的流动性,他指出,人行这次货币政策目标调整和工具创设,便是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提供潜在的流动性准备。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以“世界大变局:构建国际合作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200多位财经政要、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参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