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珍妮.希普利表示,全球若果树立关税壁垒,将会推迟必要的经济改革。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信息交流部前主任格里.赖斯在“地缘政治冲突下的全球贸易趋势”议题会议上指出,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全球可见7000逾条扭曲贸易的政策存在或出台。对此,政界、学界和经济领域的嘉宾出席论坛,并一同探讨未来贸易发展新趋势。
IFF理事、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指出,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正在削弱世贸组织的功能,树立关税壁垒会推迟必要的经济改革。她以1991年新西兰取消汽车产业保护为例,认为这一政策为消费者提供了技术含量更高、价格更低的外国产品。
IFF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则提及,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向新兴经济体减少7%,而各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则更多强调安全因素。这种产业政策的转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进有关国家自给自足的能力及其经济韧性,另一方面也加剧地缘政治的支离破碎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形势。他指出,中国的产业政策中注重以竞争促进创新,并以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及中国菜为例说明,透过鼓励政策及淘汰落后产能使得中国经济受益。
去美元化趋势持续
对于美元未来的变化,珍妮.希普利认为,美国施加关税会令美元走强的同时,也令一些国家思考使用替代货币交易。安迈企业董事兼主权咨询服务全球负责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巴基斯坦央行前行长雷扎.巴基尔表示,现时俄罗斯已有50%左右的比例,透过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结算,当中包括人民币。即使俄乌冲突结束,去美元化的趋势亦会持续,并引更多国家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