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陕西省西安市原副市长朱智生(左)、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右)为王铭轩纪念碑揭碑。
三秦大地,人杰地灵,自古英雄辈出。特别是上世纪初被誉为陕西近代“三杰”的于右任、李仪祉、张季鸾,他们惠泽桑梓,为家乡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而在同时期,还有一位朴实无华,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却和“三杰”一样同样做出巨大贡献的秦商代表,他便是从白鹿原走出来的民族企业家王铭轩。
出西安城东南20公里,是已故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中,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白鹿原。1901年,王铭轩出生在这里。虽然他9岁进私塾,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但无奈的是,因为祖父突然病故,王铭轩只能中途辍学,并在13岁时成为一名学徒,从此一脚踏进商海。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凭借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幹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口碑,王铭轩一路打拼下来,终于生意有成,开设了钱庄、药房等多个商号,成为陕西有名的“以商报国”的民族企业家。
扶危济困 解乡亲燃眉之急
《天工开物》有云:“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秦商即陕商,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商帮之一,素以“厚德重道、勇毅精进、融创实干、义利报国”而闻名于世。作为秦商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铭轩从开始经商便将“以商报国”“以商兴民”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在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王铭轩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在他看来,同一片蓝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同样快乐幸福的生活。然而,那个年代,天灾战乱频频,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看到这些惨状,王铭轩心如刀割,于是,他义无反顾,竭尽所能地投入到扶危济困之中。
1926年,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10万人马西入潼关围攻西安,爱国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领陕军1万余人坚守西安孤城,8个月方解围,史称“二虎守长安”。8个月的围城,致使西安经济崩溃,特别是粮食奇缺,此情此景让王铭轩心急如焚。西安城刚刚解困,他便不顾安危只身赶往郑州,见到商业伙伴就是一句话:“我眼下只想做几笔粮食生意,先救救我的陕西老乡。”
不久之后,首批6万多斤粮食便运抵西安。王铭轩力主以每斤低于行市5厘钱的价格出售。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汉来买粮,他身上带的钱只够买10斤粮食。王铭轩见状,硬是给他称了15斤粮食,还亲手帮老汉扛上肩头。有人见生意红火,建议王铭轩提价,他却说:“我从河南千方百计地搞到粮食运到西安,为的是救咱乡党,1斤粮食可以救一条命,10斤粮食可以救活一个家。目前咱乡党需要救命的粮食,我绝不发昧心财。”
半年时间里,王铭轩穿梭奔波于西安与郑州,为西安老百姓运回近30万斤粮食。这些粮食究竟救活了多少个生命,无法统计,但一些遗留的文字记载,却清晰地看到了这批粮食对于西安城的重要性。“东关一带及西安城中许多人家,断炊的烟囱又冒出了青烟,残垣断壁中的幸存者,又有了久违的笑声,沉寂已久的西安城又恢复了生机……”正是王铭轩的努力,给身处困境中的西安百姓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情系革命 彰显拳拳报国之心
身在旧社会,王铭轩一心想着通过振兴实业和开展慈善救国救民,然而却时有迷茫。直到1936年,与时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汪锋相识后,王铭轩终于找到了人生目标,更找到了尽忠报国、为民效力的最佳方式。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王铭轩利用自己在西安的公司大千贸易货栈,承担起向西南、西北、山西、河南前线的军运任务,多次用自己的运输队,冒着日军的轰炸,把重要的军用物资运送到前线,运送到陕甘宁边区。期间,他总是身先士卒亲自带领运输队长途跋涉。在抗战的烽烟中,王铭轩看到了一个个英勇不屈的身影,战士们不畏强暴、勇敢杀敌、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1940年后,由于遭遇国民党反动政府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物质供应十分紧张。王铭轩利用商界的关系,为边区政府筹措了大批粮食、药品、布匹、茶叶,将汪锋开出的物品清单一一落实,并帮忙兑换“边币”,极大地支援了革命,为陕甘宁边区克服困难、发展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铭轩不仅拿出自己货栈的全部银票,支持解放事业,同时更在战事最紧张和地下交通站遭遇破坏之时,冒着生命危险为前线运送了两车药品和7000块银圆,被指战员们亲切地称为“西北局的提款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汪锋曾在一次讲话中以王铭轩为例,讲述中共西北局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统一战线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我西北局遇到一个又一个危难时刻,王铭轩伸出朋友之手、援助之手帮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走向波澜壮阔的海洋。他与我们共产党人风雨同舟、出生入死,忧国家之忧,急共产党之所急,这就是我党统一战线精神的光辉体现。”
积极建设新中国 毕生积蓄捐国家
1948年西安解放前夕,汪锋托人告诉王铭轩,让他尽早考虑革命胜利后参与国家建设方面的事。王铭轩迅速撤出了德泰祥钱庄在西安的资金,成立西安建国化学製药厂,自任董事长。1949年元月,王铭轩又成立了西安新华石棉器材公司,亲自担任经理,用实业准备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由于战争创伤,解放初期的西安,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王铭轩竭尽全力,为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做贡献。当许多企业家还在犹豫观望时,王铭轩率先斥巨资在西安开办了一家设施齐全的医院,对于稳定社会、方便周边群众就医,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久后,他又将个人私营华兴面粉厂和当时与西北局合资的新华西北石棉建筑器材厂,直接捐献给国家。1953年7月,王铭轩又将他的建国医院全部资产及医疗器械无偿捐出。这家医院,后来成为西北印染厂医务所。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全国人民积极踊跃捐钱捐物。豫剧大师常香玉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赠飞机,在当时成为美谈。王铭轩没有犹豫,他将家中所有的黄金全都捐献给了全国抗美援朝总会,买飞机、买坦克支持志愿军前方将士。面对赞誉,他说,战士们在前线流的是血、捐的是命,我王铭轩,捐的不过是钱、是黄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