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餐饮业变革1/港餐饮业掀淘汰战 业者:创新才能求存

2024-12-02 05:01: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餐饮业竞争激烈,街边小店或连锁餐厅都要保持高质素,以吸引顾客。\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香港餐饮业捱过新冠疫情的寒冬,却面对港人外游、北上等造成消费分流效应,复见内地品牌南下“混战”,香港餐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学者认为,面对人工成本和租金高企,不论本地还是南下品牌,也在“交学费”以获取市场经验。业内人士相信,本地餐饮业不能故步自封,应该趁机反思行业的生存要点。\大公报记者 李乐儿 李洁仪

  本地食肆不时出现结业潮,除了因为经济环境不景气,疫后通关令大批港人北上和外游,剑指价廉物美、服务水准高的地区,本地餐饮业周末的“翻桌率”大不如前,晚市更现“水静鹅飞”现象。

  过去一年,内地餐饮品牌纷纷南下挑战香港市场,但并非每条“过江龙”都能在港“舞”得风生水起。经济学者李兆波表示:“他们(内地品牌)来港开业,不代表一定成功,反而要经过一段汰弱留强的阶段。”他认为,除非产品的独特性较强,否则市场一旦有同类替代品,形成的只是一场“血腥的竞赛”。

  丰富细分市场 消费者得益

  李兆波相信,内地餐饮品牌南下的热潮将会持续,直到出现更多“输家”,毕竟要在市场上实际营运,才能了解当中的经营难题,并非想像中容易。不过他表示,不少本地业内人士对于香港餐饮业仍有信心,面对竞争促使餐饮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事实上,内地餐饮品牌来港扩张已非新鲜事,香港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陈嘉华认为,随着内地餐饮品牌接连进驻本港,将有助进一步丰富餐饮的细分市场,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他直言,内地品牌来港必然加剧本地餐饮市场的竞争,或许能鞭策香港餐饮品牌改变既定的现状,重新留住顾客。

  国际化城市 吸引内企设点

  陈嘉华指出,内地餐饮品牌进入香港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主经营、加盟连锁、寻找本地合作伙伴等,灵活应对市场需求,部分餐厅还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扩大影响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餐厅也开始尝试外卖和送餐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便利需求,这种模式的转变亦为本地餐饮行业带来新商机。

  从战略角度来看,内地餐饮品牌来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有的内地市场“内捲”现象严重,需要向外寻求新的突破。陈嘉华分析,众多餐饮品牌纷纷来港“拓荒”,不仅是看好香港市场的潜力,更被香港作为国际枢纽的地位所吸引,冀借香港市场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进而向海外市场扩张,或通过“出海”提升估值,甚至以上市为终极目标。

  “不能再依赖过去成功模式”

  “尽管港人北上、外游、消费意愿下降对餐饮业造成冲击,但这也是行业反思和创新的契机。”本地鱼生便当店Pickabowl联合创办人谭诺文表示,香港人北上消费的现象,不仅是价格问题,更多是消费意愿和习惯的问题,同时亦是品牌和体验的竞争。他指出,香港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餐饮品牌,这与香港餐饮业缺乏创新和国际视野有关。

  谭诺文续说,香港餐饮业需要从依赖传统模式,转向更注重创新和提供独特体验的模式,直言“不能再依赖过去的成功模式”。他指出,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体验,因此餐饮业需要提供崭新、与众不同的东西,以及更多吸引本地消费的理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