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基建零售债认购额178.5亿 未足额

2024-12-07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年各类零售债发行概况

  【大公报讯】由特区政府发行的基础建设零售债券昨日截止认购。多家零售银行和券商均指客户反应正面,认购反应一般高于近年推出的零售绿债。不过,根据政府从配售机构收集到的初步资料,认购金额约178.5亿港元,较原有的目标发行额(200亿元)低。由于认购不足额,政府预计会将最终发行额下调至大约178亿元。

  今批基建零售债未能录得足额认购,是自iBond发行(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认购额低于目标发行额。政府发言人解释,市民会根据其自身的投资目标,并考虑当前市场环境,对不同的投资选项包括零售债券作出相应的投资决定。综合市场反映,最近整体股票市场的活动如新股上市相对活跃,同时,市场对于未来减息预期有所转变,普遍认为减息步伐或有所减缓,都对投资决定有所影响。

  12.8万人认购 发行额或降至178亿

  政府计划于12月13日(星期五)公布配发结果,而初步的认购人数约12.8万人。发言人补充,以上数据为配售机构的初步数据,有待进一步核实,最终数字可能会有所调整。

  政府发言人续说,政府发行基础建设零售债券旨在为市民提供稳健、具稳定回报的投资选项,同时让市民参与推动基建项目发展。政府认为是次发行“已达到以上的政策目的”。

  发言人指出,政府12月初以投标方式所发的基建机构债券投标金额是发行额的约3至4.5倍。整体而言,政府债券仍受市场欢迎,反映投资者肯定本地绿色、基建,及债券市场发展,以及他们对香港长远发展的信心。

  至于配售机构接获的认购反应方面,汇丰发言人表示,因应减息周期,投资者对新一批基建零售债券持续表现兴趣。在预期投资环境持续波动的情况下,市场对能够提供稳定回报、并且安全和可靠的投资产品需求甚为殷切。透过汇丰认购债券的投资者当中,有75%比往年零售绿债或iBond发行时的认购金额有所增加。

  中银香港表示,该行客户的平均认购金额高于去年绿债,大部分客户选择经电子渠道认购。基础建设零售债券可以让持有人于未来3年锁定保证回报,其浮息亦能够协助持有人对冲通胀风险,相信客户会长期持有作收息之用。

  另一家发钞行渣打香港表示,客户认购新一批基建零售债券的反应正面,客户平均认购金额较去年推出的零售绿债有所增加。

  耀才:有大客认购100手

  券商方面,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表示,一共接获近1万人认购基建债券,平均认购10手,总认购金额近10亿元,最大认购股数达100手。

  临近年尾,由于市场对港元资金的需求相对殷切,以致港元拆息居高不下。以期限为1个月和3个月的港元拆息为例,近期持续于4厘或以上徘徊,昨日同见4.3厘。上海商业银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出,部分银行提供的港元定存年利率重上4厘水平,或多或少影响投资者对基建债的兴趣。不过他指出,美联储明年若减息多两次,短年期的美元息口料回落至3.6厘左右,届时港息或于明年下半年回落到3厘至3.5厘,有机会低于基建债提供的3.5厘“保底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