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家超(中)昨出席亚洲保险论坛时表示,大湾区为香港保险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香港弹丸之地,保险渗透率却是全球排名第一,保险密度全球第二。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出席“亚洲保险论坛”时表示,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具有作为中国与全球桥梁的优势,是全球最大保险业中心之一,也是资产和风险管理的枢纽,在引领保险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司长罗艳君于同一场合称,国家将积极支持香港的经济增长及发展,巩固香港的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大公报记者 周湘
李家超表示,香港拥有世界一流基础设施、战略性地理位置及健全监管环境。面对日益动荡的全球环境,如地缘政治紧张、全球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保险业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他称,香港一直是全球风险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将继续吸引着全球著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及投资者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
他表示,香港吸引了约160家保险公司落户,其中包括全球十大保险公司中的六家,且已有三家国际保险集团选择香港作为基地,有力证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保险枢纽的优势。
“港车北上”为保险互通范例
李家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保险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香港将引领区域一体化,促进保险市场的相互准入,使人员和资本在区域内的流动更加顺畅。他举例称,“港车北上”就是保险互联互通的一个好例子,随着越来越多港人在大湾区退休,香港保险业将迎来长期机遇。他鼓励保险公司探索更多创新的跨境保险产品,以便满足整个地区市民和企业的需求。
罗艳君表示,香港的保险业发展早已根深柢固,而且与内地的保险业更存在互补性。在内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香港提供很大助力,透过人才、技术与知识的交流,协助内地保险业良好发展。事实上,内地保险业市场总体发展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庞大,行业的总资产已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自2017年以来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多家保险企业也成为全球500强公司。
金融监管局:深化两地险业合作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罗艳君表示,随着人口老化及社会保障意识逐渐提高,对保险的需求持续增长,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新十条”,对中国保险业未来5年到10年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这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国家层面又一次对保险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释放了进一步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随着不同的政策实施,香港与内地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如今年粤港澳深四地保险监管联席会议已成功召开连续第23次会议,为增进四地互相交流,为更深层次的跨境合作探路。
她续称,未来必须深化两地保险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市场波动,以及长期利率快速下降所带来的风险。横向监管合作能促进进一步开放,国家将积极支持香港的经济增长及发展,巩固香港的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