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财经观察/金融AI初起步 潜在危机勿忽视\李耀华

2024-12-12 05:01: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拥抱人工智能(AI)是当下和未来的主要策略,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更把其视为未来收入的一大来源,大行争相推出AI发展纲领。然而,AI的广泛应用始终只是近年才出现,业界对模型的开发仍认识甚少,有人因此以2008年金融海啸前夕的创意金融工具,例如抵押担保债券(CDO)等相比,警告金融界在缺乏对AI深入了解下广泛使用,最终将会触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拥抱AI的金融界巨头,并非只有新上位的大班,一些华尔街元老级人马,例如摩根大通行政总裁戴蒙,对AI亦十分看重,他在4月份给股东的信中表明,AI和数据,是决定未来成功的主要因素。

  不过,并非所有金融界人物都看好AI,华尔街头号死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Gary Gensler便警告,把AI融入金融服务迟早会造成一场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批金融机构正开始只根据一个模型来重新调节其策略,令华尔街产生羊群效应,最后造成大灾难。

  事实上,Gary Gensler的忧虑亦不无道理,因为AI虽然已存在人类历史超过半个世纪,但广泛被应用只是这十数年之事,尤其是金融界高层对AI这门科技未有深入的认识,出事的机会便会更高。

  借鉴2008年次贷危机

  举例来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数年,华尔街为了增加收入,于是开发了多种在当时极具创意的金融工具,包括与按揭抵押证券捆绑一起的衍生工具,由于这些工具推出初期,适逢美国楼市畅旺,银行亦可取得丰厚利润和交易收益,但其后当楼市调头下跌,这些衍生工具便变成银行的负债,最终更导致雷曼兄弟破产,酿成世纪金融大海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欧、美大银行在有毒资产上,共损失了逾1万亿美元。这亦说明了创意金融其实潜藏着极大危机。

  虽然直至现在,涉及AI的投资主要仍是以科技股和相关ETF为主,未出现类似金融海啸时期的衍生工具,但是,当整个金融界只依赖一个模型运作时,模型一旦出错,所爆发的系统性危机,实在难以想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