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特区政府昨日公布基础建设零售债券的正式认购及配发结果。按照特区政府在发行通函中所载的配发机制,所有认购100手或以下的申请均将获全数配发所申请的债券,而认购100手以上的申请,则将获配发最高本金分配金额上限100手。
基建零售债设有3.5厘“保底息”,投资者如大手持有100手(涉资100万元)债券,每年可收取票面息3.5万元。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根据配售银行及香港结算公司所提供的认购资料,截至今年12月6日下午2时认购期结束为止,特区政府共收到约12.76万份有效申请,申请的债券本金总额约为177.77亿元。由于认购“不足额”,较原订的200亿元目标发行额为低,特区政府将基础建设零售债券的最终发行额调低至大约177.3亿元。
翻查资料,今次是自通胀挂钩债券(简称iBond)由2011年开始发行以来,首次出现认购额低于目标发行额。
配售银行及香港结算公司将根据发行通函中所列出的时间表,个别通知申请人配发的结果、适用的认购款项,以及申请款项中任何退款的金额。
分析:价格跌至97元可吸纳
基建债设有二手市场,将于下周三(18日)在联交所挂牌上市,市场人士预期将跌穿100元的发行价。凯基投资策略部分析员龚俊桦表示,参考3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现时约为4.12厘计,如果基建债在二手市场的价格跌至97元,可考虑趁低吸纳;如果升至102元或以上,则不妨考虑套现获利。
辉立证券董事黄玮杰指出,基建债挂牌初期有机会轻微“潜水”,高低位较大可能在99元到100.5元。如果债券价格跌至98.6元左右,回报率约有4%,他形容相当吸引。致富证券董事及证券业务部主管郭家安亦说,当债价跌至99.4元,债息回报约有3.7%左右,投资者可考虑趁低吸纳作长线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