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汲宝斋/农历蛇年话蛇龙

2025-02-03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农历蛇年话蛇龙

  新一年是夏历、农历乙巳年。中国传统历法因农业文明发展而诞生,成熟于3600至4000年前的夏朝(公元前2070-1600年),当时已经有了历书《夏小正》,故称农历、夏历。按传统干支纪年法,地支巳配的生肖是蛇。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比较上一年甲辰龙,蛇好像不那么威风凛凛。其实龙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人们以蛇为基本原型,综合虎、豹、猪等飞禽走兽的优秀品质于一身,塑造的一个理想化形象。早期的某些龙,例如著名的红山文化大玉龙,头部是猪头的形象,故学术界又称之为“猪龙”。/姜舜源(文、图)

  华夏蛟龙,蛇为前身

  中华文化起源之初,便有蛇和龙的形象,蛇在中华先民思想意识里有崇高地位,像神话传说里创造了人类的伏羲和女娲,《史记.三皇本纪》称他们都是“蛇身人首”。现代考古发掘证实,早期的龙身躯都是作蛇的形象,或者说后来的龙,是在蛇的原型上神化演变的,有人形容是“虎头蛇尾”。从文化发展史看,蛇是龙的前身。大致而言,夏商周的龙与后世的龙造型差不多,但战国时代有一部分龙形器物,无论躯干还是头部更像是蛇。

  故宫博物院藏战国玉龙形佩,身躯、头部都是蛇形,尖头,菱形眼,尾尖且翘,脑后七寸部位清晰可见,躯干中部不细反粗,这是后世“虎头蛇尾”的龙所没有的。此器长12.5、最宽处0.9、体厚0.4厘米,呈长弧形,两面纹饰相同。躯体微拱,作窜越之状,身饰网格纹,以浅浮雕对应平行的钩形纹。重心处有一钻孔,用以穿绳佩戴。历经两千多年埋藏,其玉料浸成鸡骨白色,为战国玉雕珍品。

  另一件战国青玉龙形佩,形象也接近蛇形。长12、宽1.3、厚0.6厘米,两面图案相同,曲身、独角、口微启、尾尖而上捲,通体饰卧蚕纹,重心处有一穿孔,器表有深紫色浸斑。

  又一战国青玉龙形佩也属于蛇形龙。长21.3、宽3.5、厚0.7厘米,两面纹饰相同,躯体长形,曲身,单角,口微张,尾齐平上翘,通体凸雕蒲纹。重心处有一穿孔。

  另一躯干作圆弧形的战国青玉龙形佩,更符合蛇身写实。它身躯呈细长的圆体,张口,俯首前冲,身躯以屈求伸,尾部向上卷起,充满动感,倾注了作者对它的深情厚意。器长9.7、宽4.5、厚0.5厘米,玉有紫褐色浸斑。通体凸雕绳纹,背有穿孔一个。

  代表乾象,化成文章

  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合: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搭配原理、起于何时,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但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已经存在,如《诗经.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午、马相提并论。《穆天子传》有相同内容。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公元前217年秦简《日书.盗者》,也有子鼠、丑牛等系列搭配。在距今近两千年的东汉王充《论衡.物势、言毒》篇中,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搭配基本定型,而且从五行原理解释:“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螫,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当时辰龙、巳蛇相提并论,并且都在东南春的方位,与后世以蛇为小龙,用意差不多。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指出,巳、蛇篆书字形一致,都是蛇形,含义美好:“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即万物开花)。”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对巳蛇推崇备至:“巳为蛇,蛇之变化成文章,正阳之月,文明之时,故象蛇形也。”

  以十二地支配生辰十二属相,作为铜镜背部纹饰,在汉、唐很流行。清代学问家阮元《山左金石志》,收录有汉尚方十二辰镜,根据镜上铭文,阮元指出古人以十二辰为饰,是因“十二辰者,乾象也,乾象者,百神之主”。每天十二时辰是天体运行的结果(当时普通人并未认识到昼夜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而认为是太阳等天象运行的结果),天象是百神之主。清人谭献《满江红.汉十二辰镜》则是揽镜感叹人生短暂,转瞬作古:“十二辰中铅有泪,千年劫后鸿留雪。奈镜边,心事笑啼难,何堪说。”(清谭献《复堂词》卷二)

  故宫博物院藏隋朝青铜十二辰镜,是一件精美的铜镜。它直径13.7厘米,重300克。圆钮,连珠纹钮座。内区饰曲折盘绕似变形忍冬纹;外区由斜立双线划分为十二格,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每格内各置十二辰之一,形象写实,其中蛇蜷曲盘旋,生动灵秀,招人喜爱。

  高雅玉器,世俗情趣

  从《唐书》《宋史.吐蕃传》记载看,隋唐流行十二生肖俑(又称十二支神俑)。清乾隆初期完全统一西北和田地区之后,大量玉石运到内地,玉器制作突飞猛进。在制造高雅艺术品同时,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十二生肖玉件,也层出不穷。清宫收藏了多套成套的玉十二生肖。

  青玉十二生肖玉件,高5.9、宽4厘米,紫檀木盒高5.7、径10.4厘米。十二生肖放在盒内,圆雕。每个生肖均为该生肖的头、人身坐像,身着交领长衫,根据各自性格,手中或执书卷,或挥羽扇,或提花篮,或捧宝珠,或揽弓箭,或持棍棒,或攘臂挥拳,或袖手垂肩,神态各异,各具特色。每个肖像的底部打磨平整,是用来制作玉印的。坐像下均配紫檀木座,风格统一。在盒内,十二生肖围成一圈,中间有青玉雕十二章方形玉盒。玉盒盖面穀纹锦地上,凸雕四螭及夔龙纹,正中琢代表八卦干的“三”字纹,体现传统观念“十二辰者,乾象也,乾象者,百神之主”。玉盒四侧面饰穀纹锦地,上有圆形开光,共计十二个,内浅浮雕十二章纹。盒的每面边缘都有浅浮雕卷草纹花边。

  盛放玉器的紫檀木盒为十二角形。盒盖正面中间为阳文篆书“万年甲子”,周边篆书“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再周边是两圈各种篆体组成的“万寿”字样。盒盖内为填金隶书:“用十二辰本事题四库全书”,末署“乾隆乙未(四十年,1775年)夏御製”,并阴刻“几暇怡情”篆书四字方印。“用十二辰本事”,可能指“十二辰者,乾象也”。盒外侧十二面有隶书填金乾隆御製诗。木盒底座为镂空雕花十二面围栏,并出十二云形足。

  故宫收藏的其他成套玉十二生肖,体量比这一套小,但有的更加精致,玉质多为上好的青玉或羊脂白玉,兽头人身的十二相守护神,形神兼备,妙趣横生。

  清宫紫檀嵌玉十二辰图葵花式盒,将十二辰装饰在盒子上,盒盖面中心嵌黑白玉太极图,其周围环嵌白玉十二生肖,盖面边缘以银丝嵌如意云纹,太极图与十二生肖之间为嵌银丝扯不断纹及变形如意纹。盒通高7.5、口径18.9厘米,葵花式,子母口,矮圈足。十二生肖依序排列,生动活泼,令人爱不释手。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