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纪念音乐学家刘靖之教授 《中国新音乐史论》影响深远

2025-02-23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刘靖之。右图:《中国新音乐史论》(增订版),刘靖之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乙巳蛇年人日传来噩耗,为近现代中国音乐史贡献甚丰的音乐学家刘靖之教授辞世,享寿九十岁。消息广传,内地、香港音乐教育及评论界表示悼念者众,也向这位留下大量音乐研究成果和文献的学者前辈致敬。\周光蓁

  1935年在上海出生的刘靖之,抗战胜利后移居香港,入读培正中学。五十年代在香港音乐专科学校前身的“中国圣乐院”跟随林声翕学习作曲,也学习德文及钢琴。先后考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圣三一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文凭,亦完成英国伦敦大学文学士学位。七十年代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以元朝杂剧为论文题目获哲学博士学位。

  以“十六年”撰写“史论”

  不少人认识刘靖之主要通过他的《中国新音乐史论》。该部逾千页的巨著1998年面世,是首部系统地论述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专著。他曾形容该书“虽说是音乐研究的成果,但也是一篇用了十六年撰写的大乐评。”也就是说,他阐述音乐史的同时,也注入个人意见立论,故曰“史论”。

  他所提到的“以十六年撰写”,主要是从他1980年代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筹办题为“中国新音乐史”系列的研讨会算起。从1985年到1999年,先后举办六次会议,以分段时期阐述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史,会议题目包括新音乐奠基到抗日战争时期(1986年)、解放战争到“文革”结束(1988年)、一个世纪新音乐的回顾与反思(1990年)、国乐思想(1993年)、新音乐的表达方式、表达能力、美学基础(1999年)等。每次会议请来海峡两岸专家及海外学者,与本地音乐学者一道发表专题文章并进行讨论。更为难得的是,整个会议的过程,包括期间提交的论文,以及会后自由发表的意见等,都由刘靖之亲自担任主编结集出版,成为六部颇具时代特色的珍贵文献。

  博采众长 听取意见修订著作

  “新音乐”研讨会以外,刘靖之亦组办一系列以中国音乐课题为主的研讨会,包括1990年“江文也研讨会”、1992至1993年“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研讨会、1994年“中国音乐美学研讨会”、1996年“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研讨会”、2003年“新世纪乐评研讨会”等,会后同样将论文及评语编纂出版成为参考文献。其中两次声乐会议更请来周小燕、郎毓秀、郑兴丽,以及江桦、赵琴等两岸及本地声乐专家,由刘靖之和费明仪主持,是难得的世纪聚会。

  上述各研讨会以及专家论文及意见,成为刘靖之撰写《中国新音乐史论》的重要材料。1998年出版后,部分“论”的章节,引起海内外华人音乐学术界强大回响。一个例子是,刘靖之认为只凭一两首传世歌曲或作品的“作曲工作者”,“并不能算是作曲家”,列举名单中任光的《渔光曲》、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夏之秋的《思乡曲》、马可的《南泥湾》等。

  面对多方批评,刘靖之以对事不对人的学者态度,亲自到京沪等地的各大音乐学院听取意见及对话。收集意见后,他用超过十年时间进行整合及修改,终于在2009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发行《中国新音乐史论》增订版。一年后更出版英译版,成为英语丛书中首部关于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通论的书目。

  笔耕甚丰 曾为《新晚报》撰写乐评

  相信不少读者知道,已故香港流行音乐奇才黄霑,晚年曾在母校香港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据资料显示,黄霑在1996年报读该博士课程,其论文指导老师正是刘靖之。上述“中国新音乐史”系列1999年最后一次研讨会的合照中,黄霑作为与会者之一,面露笑容蹲在前排中央位置,而在他背后的正是刘靖之。

  完成对黄霑的指导后,刘靖之进而扩大对香港音乐发展史的深入研究,分类为严肃、流行音乐篇,仍以“史论”形式撰写,先后在2013至2014年由香港商务出版社以两册发行《香港音乐史论》,成为研究香港音乐发展的重要参考书目。

  除着书立说以外,刘靖之在音乐评论方面也非常活跃,笔耕甚丰。1977年他为港大学生会刊物发表首篇乐评,之后接受当时《新晚报》副刊编辑杨莉君(即著名流行音乐大师黎小田的母亲)邀请,每周撰写音乐文章一篇,开始几十年的乐评生涯,在本地电台、纸媒留下超过几百万字的乐评,也是少有为北京《人民音乐》、上海《音乐爱好者》、台北《音乐时代》等刊物的特约乐评人。他亦继承1960年代林声翕、周文珊等,与读者分享海外音乐游历,尤其是从港大退休后赴欧游出席音乐会的体验见闻等。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些独家资讯广受爱乐者欢迎。

  如果说上世纪1970至1990年代是香港古典乐评的黄金年代,刘靖之可以说那一代乐评前辈的最后一位。他安排捐赠自己的所有藏书及乐谱等珍贵文献资料,分别存于香港大学图书馆“刘靖之中国新音乐特藏”及香港中央图书馆“刘靖之文库”,让公众免费阅览。

  关于刘靖之历年学术研究的详细资料,可参看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李咏燕博士2021年出版的《赤子之心─刘靖之学术传记》(英文版)。该书以24万字有系统地编纂刘靖之的主要学术活动及贡献,附以细心整理的文献及附录,值得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