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4年7月3日,中外新闻社大使俱乐部于国际友谊日参访东华禅寺。
南岭群山,五岭逶迤,不仅铸成了华中与华南、长江与珠江的生态屏障,更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天然界碑。南岭支脉环抱的韶关翁源,扼守珠江三角洲通向内地的战略要冲,是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城邑之一;这里山奇水秀,气候宜人,林植丰茂,花果飘香,素有“仙邑”之美誉。作为岭南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禅宗道场之一的东华禅寺,正是坐落在翁源县城东北东华山风景区内,四时不忒的晨钟暮鼓、清淨悠扬的经声佛号,为这座“仙邑”增添了庄严和禅韵。\文:普韦
建寺安僧:以“三先三诚”施设东华家风
相传东华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原名灵鹫寺,乃是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禅师所创;公元661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继承五祖衣钵后南归,经此寺而隐修,改灵鹫寺为东华禅寺,唐宋鼎盛,毁于明清。至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东华禅寺只有慧能大师闭关洞,因湮没在荒草杂树之中,得以完存,静静地等待?有缘人的到来。
1997年,已闭过四年关的万行法师,在当地信众的指引下,来到东华山慧能大师闭关洞闭关,一入三年。出关后已届而立之年的万行法师,决定恢复东华禅寺,再续禅宗香火。有感于党和国家对佛教复兴的关怀,尤其是宗教政策的落实,为佛教界服务国家发展创造了健康的环境,万行法师在启建寺院之前,先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对国要忠诚,对佛要虔诚,对人要真诚。发愿以“三先三诚”的东华家风,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当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仅一洞一僧一袈裟,发无上大愿,以国泰民安为己任,以普度众生为使命,菩提心起、行愿无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8年10月2日,东华禅寺落成开光,智药遗志、六祖宗风得以在东华禅寺复兴。
复建后的东华禅寺,是新中国第一座倡导“信教先爱国”理念的寺院,也是较早倡行升国旗、唱国歌的寺院,更是第一座建立佛教爱国馆的寺院。东华禅寺自2008年10月落成之日起,每月都举行升国旗、唱国歌、持诵“护国经”的惯例,并已成为东华禅寺特有的佛门仪轨。新时代以来,在“宗教中国化方向”理论的指引下,东华禅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与党同心同行的政治自觉,奋力书写“人间佛教”的时代答卷。
乡村振兴:以禅心善行浇灌共富之花
“山还是那座山,但乡亲们的日子变了样。”站在东华禅寺山门前,韶关市翁源县的一位退休干部指?远处的村落感慨。曾经闭塞的东华山,如今交通便利、发展迅猛,花果飘香、茶园叠翠,游客络绎不绝。
东华禅寺与周边五个行政村合作,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2022年,寺院投入500万元建立“禅茶文化产业园”,带动200多户农户参与有机茶种植。数据显示,参与农户年均收入从1.2万元增至3.8万元。寺院还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村民1000余人次。在具体实践中,东华禅寺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注重技术指导和市场开拓。寺院邀请农业专家定期指导农户,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2023年,“禅茶”系列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较2022年增长60%。
民间外交:以禅心法谊深化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在关于国际交流的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尊重包容,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出席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中国佛教一直是世界佛教传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佛教界主动参与全球宗教与文明对话,同各国佛教界开展友好交流,推动民间往来,促进民心相通。
2024年10月14日至16日,韩国双溪寺开山1301周年庆典之际,应韩中佛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双溪寺会主影潭长老诚邀,经报请国家宗教局批准,万行法师率团赴韩国展开参访交流。
翁源籍明朝抗倭名将陈璘,统领水师抗倭援朝,尤其是露梁大捷一仗,明军大败日军,成为亚洲海战史上著名战役之一,让日本此后二百年不敢觊觎中华;此次万行法师访韩,特别护送陈璘将军塑像,于10月14日在韩国海南郡皇朝别庙安奉。万行法师表示,陈璘将军的事迹是中韩友谊的生动写照,也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文化遗产,通过缅怀陈璘将军,巩固和深化中韩友谊,在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中韩世代友好关系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10月15日,在双溪寺开山1301周年庆典活动中,万行法师作为受邀参加活动的唯一中国宗教人士进行致辞。万行法师指出,中韩佛教有?千百年的历史,历代祖师大德影响深远,他们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形成了各自极富特色的文化内涵,对今天的世界佛教,乃至世界宗教的共生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更是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坚实基础。
10月16日,“东方禅韵”中韩书画交流展在韩国国会拉开帷幕,50件精美艺术作品精彩亮相,展现了中韩两国艺术家的卓越才华和独特视角。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方坤,韩国国会正觉会会长、国会议员李宪昇,国会副议长兼国会议员书道会会长朱豪英,国会议员徐瑛教、李建泽、樸熙承、金度邑、金宇荣,韩中佛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双溪寺会主影潭长老,华溪寺禅德见香长老,望云寺成觉长老等,嘉宾云集,共襄中韩文化交流盛事。
方坤代办在致辞表示:“这次展览由韩中佛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东华禅寺等精心筹办,展出的两国艺术名家和高僧大德创作的佛教题材书画作品,充分展示了两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两国人民对于加强友谊的殷切期盼。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拉近我们中韩两国民众的感情。同时,期待两国佛教界充分发挥慈悲、平等、包容、利他的精神,为促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展览开幕后,万行法师带领东华禅寺僧团,赠予并在韩国国会安放了六祖惠能法像,以此纪念六祖惠能对韩国佛教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加深两国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这是韩国国会首次接受由外国僧团赠送佛像与安奉,此举开创了韩国国会接受外国僧团安奉佛像历史之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万行法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东华禅寺代表团访韩之行,加深了双方的相互理解,进一步促进了中韩文化交流与友好关系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友好交流作出更多贡献。
据悉,近年来万行法师率领东华寺僧团,足迹遍布印度、斯里兰卡、迪拜、新加坡、泰国等地,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这种以佛教交流为纽带,助力民间外交的新探索,不仅提升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佛教界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有益借鉴。
服务国家:以禅心宏愿践行爱国爱教
站在东华禅寺千年菩提树下,万行法师的长衫在春风中轻舞飞扬:“佛教中国化不是口号,而是要把佛法爱国爱教的种子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土壤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文化传承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座千年古刹以服务众生的实践,诠释?二十大报告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深刻内涵。正如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在东华禅寺调研时所评价:“这里的实践证明,佛教不仅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能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