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港交所推出新股结算平台FINI后,新股超购额急增,令回拨机制更加容易被触发。业界建议调整触发条件。右图:香港保荐人主管协会昨日成立,创会会长邓澔暐(中)表示,新股回拨机制多年来行之有效,赞同需要根据市场情况作出优化。
港交所在去年12月就IPO市场改革展开咨询,其中散户分配上限由现行的50%降至20%,引起市场争议。香港保荐人主管协会创会会长邓澔暐表示,新股回拨机制推出20多年来行之有效,赞同需要根据市场情况作出优化,但认为直接削减公开发售占比难以解决问题,甚至有机会造成混乱。他建议,可相应提高回拨机制的触发条件,并为基石投资者认购部分设定上限。\大公报记者 蒋去悄
新股结算平台FINI推出后,新股超购额急增,令回拨机制更加容易被触发。近期已有数隻新股超购逾5000倍,其中草姬集团(02593)以6082.63倍问鼎2024年“超购王”,月初上市的蜜雪集团(02097)更获1.8万亿孖展申购,跻身港股历来冻资王。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早前提醒,IPO超购“含金量”或已不如从前。
建议基投认购设上限
市场关注FINI推出后的新股超购情况,此外亦有消息指,若投资者分别凭香港身份证和内地身份证在不同券商开户作“重复认购”,或导致FINI无法作出识别。邓澔暐指出,重复认购问题一直存在,暂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相信并非导致超购水平夸张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融资成本大减,令投资者能“顶头槌飞”、“食全餐”。
港交所在咨询文件中提出,将公开发售的回拨上限降至20%,或者将初始份额设定为至少10%,并取消回拨机制。邓澔暐建议,港交所可大幅提高回拨机制的触发点,例如将触发条件由超购倍数的15倍至100倍分别扩大10倍,若要具体落实,宜进行数据分析,相信由港交所负责。
咨询文件并提及分阶段解禁基石投资者股份。邓澔暐认为,该举措无可厚非,因基石投资者本身已承受一定风险,不过可考虑对基石投资者认购的股份设定上限。
香港保荐人主管协会成立
香港保荐人主管协会在昨日成立,旨在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促进保荐人专业水平。邓澔暐表示,协会成立后有两大重点工作,为向港交所最近发表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的咨询文件,以及证监会及港交所去年公布优化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请流程的落实情况,提出建设性的行内意见。
谈及创会初衷,邓澔暐表示,首先是为从业者提供一处交流平台,并从专业角度作出分享,此外协会的6位创会会长和几个荣誉顾问所属公司过去曾帮助超过170间公司上市,相信协会的声音有一定代表性,又指部分小型保荐人公司未收到港交所咨询,因此更加需要借助协会发表意见。
邓澔暐指出,香港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上市保荐人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素,通过协会的成立,上市保荐人行业将进一步规范化,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提供更优质的上市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