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公院门诊部分检查项目改为按项收费,磁力共振每次费用500元。
就公营医疗收费检讨,有政党认为需增加夜诊服务,分流急症室的非紧急病人;有关注病人组织建议“封顶”机制实施后,医管局的财务系统可自动豁免该病人的费用。
民建联卫生事务发言人、立法会议员梁熙表示,比起调整价格,更重要是医管局需要先做好配套,以公营夜诊服务为例,目前医管局辖下74间普通科门诊诊所中,只有23间设有提供夜诊服务,其中更只有14间在周日及公众假期提供服务,明显不足以应付市民需求。他建议应加强及延长夜诊服务,将到急症室求诊的非紧急病人分流。
工联会表示,欢迎放宽收入及资产限额、设“封顶”机制,但关注更多市民将需转往私人诊所求诊,而屋邨私人诊所数量不足,促请政府主动协调私人诊所在屋邨商场的合理布局,并建议除增加诊所数量,应推动私人诊所延长服务时间,包括发展假日门诊及夜间诊症服务。工联会并建议,医健通新增“一键附近求诊”功能,全面收录私人诊所资讯。
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表示,今次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是合理和可理解。大多数长期病患者和癌病病友都不能离开医管局,提高安全网可动用资产额,确实是帮到有需要的病友。他又建议急症室增设医院普通科夜诊服务,长远考虑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包括内地医生,协助减轻夜诊服务。
团体建议按收入定收费水平
社区组织协会表示,基层医疗服务不足,市民无奈使用急症室服务。社协关注,急症室收费提升至贴近私营医疗收费水平,在“水涨船高”下,可能令私营医疗同时提高收费,届时市民可能又无奈选择急症室服务。社协认为应增加家庭医学诊所、社区护理服务等,分流急症室服务使用者。“封顶”机制实施后,应让病人无需另行申请,医管局的财务系统已可自动豁免该病人的费用。
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创新研究主管周嘉俊称,“封顶”机制有助避免市民因病致贫。他建议豁免机制进一步细化,参考能者多付原则,考虑按市民收入水平厘定多层级收费上限,并在检讨收费水平时多加考虑市民负担能力的差异。\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