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狮子山下新故事25/水墨画家坚持创作 设计自己的“香港格式”

2025-04-04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上图:何纪岚笔下的石板街,充满线条之美。左下图:《香港格式》系列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右图:户外写生的何纪岚。

  国家艺术基金公布2025年度资助项目名单,何纪岚的画作《香港格式》系列成功入选。作为水墨艺术家何百里的儿子,何纪岚走上绘画道路,恍若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何纪岚并不愿依靠父亲的盛名,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水墨创作的道路,开创属于自己的“香港格式”:“我希望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过程虽然艰辛,但也希望能用作品表达一种香港印象,唤起不同人对城市的印象。”\大公报记者 刘毅

  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灵感宝库

  提及何纪岚,难免会提到他的父亲何百里,但专访当日,大公报记者才从何纪岚口中得知,何百里并没有传授给他岭南画派的绘画技巧,更不会要求他一定要继承自己的衣钵,“父亲只是薰陶我对美的感受,启发我从生活中去接触艺术。”

  两年为限辞工专心绘画

  这种薰陶令何纪岚拥有了对艺术的感知,在加拿大和香港修读学位期间,也是选择了同设计相关的专业,且毕业之后并不是一开始就投身绘画,而是在2000年前后,从事设计相关工作,譬如企业营销、设计以及品牌推广等,“当时并没有想着要成为一个画家。”

  或许是人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去思索人生的方向,何纪岚于2015年那一年开始思索,既然自己喜欢艺术,为什么不能在艺术界闯出一片天?“当时我在做一些生意,想过一边继续上班,一边做艺术创作,后来发现不太能兼顾,就辞了工,全身心做好绘画这一件事。”何纪岚说。

  “选择辞工,其实如同开启了一场历险,香港从事艺术向来都是苦捱,所以根本不知道这条路会走成什么样子,只能用心去做。我以两年为限,倘若真的失败了,我就继续做一个打工人。”何纪岚形容,万事开头难,寂寂无名、无人问津,也要靠坚持创作,支撑自己走下去,“最难的在于我要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回望初期的创作之路,何纪岚不愿忆苦,而是将每一次的挑战都当成一种正面的体验,“给自己机会,尽量去试,日常生活主要依靠之前上班的积蓄。”

  在水墨画中建构空间线条

  为了寻找艺术创作灵感,他从不怕尝试,努力了就算失败了,一幅画要画很多次,画了撕、撕了又画,他也不气馁,“不管用多少时间和努力,我相信总能画出来。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灵感宝库。”

  走上艺术道路,他也会担心,“我在创作过程中,最不想的就是别人看了我的画,说我似谁,或者在我的作品中看到前人的影子。”何纪岚如是说。因为是做设计出身,他十分喜爱线条感,而水墨画的空间和线条可以有无限可能性,故而他就想到可否在水墨画中建构空间和线条。

  于是,他运用设计的思维,利用水墨画特质,形成自己的“香港格式”。画中,香港熟悉的街景,以层层叠叠的几何图形勾勒而成,辅以简约的线条和色块,以抽象手法诠释城市空间。

  2017年,何纪岚的作品上拍佳士得拍卖市场,让他明白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近年创作的《板块》《飞絮》《香港格式》和《深黑印象》水墨系列等,粗直交错的水墨线条,表达出当代都市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向观众展示中国水墨也可以有全新的透视效果。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