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调整虚拟货币政策,正朝着“虚拟资产国际枢纽”的发展迈进一大步。
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香港正以独特的监管智慧书写新篇章。证监会昨日宣布重大政策调整──允许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提供质押服务,并开放加密货币ETF参与质押活动,不仅标志着监管框架的与时俱进,更标志着香港朝着“虚拟资产国际枢纽”的发展迈进一大步。\大公报记者 麦晋玮
证监会分别向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出质押服务的监管指引,以及向投资虚拟资产的证监会认可基金(虚拟资产基金)提供有关其参与质押活动的指引。证监会表示,在制定监管方针时,意识到质押在增强区块链网络安全性方面的潜在好处,并且能允许投资者在受监管的市场环境中,从虚拟资产赚取收益。最新指引允许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扩大产品和服务范畴,这也是证监会的ASPIRe路线图中提出的五大支柱之一。
证监:须确保资产安全
指引提出,为管理投资者所面对风险,应采取措施有效预防与服务相关的错误,保障被质押的客户虚拟资产,并确保适当地披露可能面临的风险;认可虚拟资产基金仅可通过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和授权机构对其虚拟资产持仓进行质押,并须遵守上限以管理流动性风险。
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扩大受监管的服务和产品范畴,对于维持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这必须是在受监管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客户虚拟资产的安全,仍然是提供相关服务的合规框架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业界早已认为客户的有关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机构质押业务,预计将成为今年重点关注领域。本地VATP之一的HashKey交易所,其事业群联席CEO茹海阳表示,该平台已就质押产品作布局。
证监会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蔡凤仪指出,新指引允许持牌平台提供“质押服务”,用户可通过锁定虚拟资产获取收益。为控制风险,平台须对质押比例设限,并全权托管资产,体现“拥抱创新不牺牲保护”的核心原则。她续称,虚拟资产现货ETF的底层资产范围正持续扩大,除比特币与以太坊外,未来将纳入更多币种,并计划推出追踪一篮子虚拟资产的综合型ETF,进一步丰富产品选择。
代币化资产市场潜力大
蔡凤仪表示,资产代币化是区块链技术的关键应用,可提升传统资产(如债券、房地产、艺术品)的流动性与交易效率。据估算,到2030年代币化资产规模或达万亿美元,仅资产管理领域每年即可节省超千亿美元成本。
她强调,香港以普通法为基础的监管体系、资金自由流动优势及亚洲枢纽地位,是吸引全球Web 3企业的关键。证监会将与特区政府、金管局紧密协作,推进稳定币立法、场外交易发牌制度等政策,并参与“数码港元”、跨境支付等央行数字货币试验,构建完整生态。她提醒,代币化二级市场的发展需审慎应对托管、流动性定价等挑战,未来将借鉴传统金融经验,逐步完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