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商汤伙中大法律学院开发AI模型

2025-04-25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商汤科技与中文大学法律学院签合作,共同开发法律资讯AI模型。/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大公报讯】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迅速发展,法律行业迈向转型。商汤科技(00020)昨日与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双方将共同开发法律资讯AI模型。

  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院长习超表示,AI大模型或对法律服务的传统商业模式“按时收费”(billable hours)构成挑战,但亦为业界带来新机遇。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大模型首席科学家林达华则表示,AI不会取代法律从业者的根本价值,但将提升基础性工作的效率,革新从业者的工作方式。

  草拟合同 解答法律问题

  林达华表示,香港居民的法律诉求普遍,惟面临法律文本专业度高,以及寻求律师协助的成本与时间投入不菲等难题,而AI技术的进步令其有能力回应较为繁杂的法律资讯。目前市面上已有相关应用,但林达华指出,此类模型不仅应具备初步法律知识,亦需要为使用者的切身法律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回答。

  林达华提到,商汤在粤语语言大模型等领域具备充足技术积累,相信是次开发的法律资讯AI模型能够“真正走到最后一公里”。

  研发开支方面,林达华表示,考虑到商汤已具备成熟通用模型,是次法律资讯AI模型的实际训练计算成本较为可控,成本投入可能小于通用模型所需的1%,具体数值需要在过程中计算。他透露,模型有望在未来数月内取得重要进展,惟具体推出时间仍待确定。

  至于法律科技的发展,习超表示,AI大模型已可模拟初级法律专才的部分技能,能够代替从业者处理如合同草拟等大量重复性高、挑战性低的工作,使其将心力投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例如怎么令合同更能为合同使用方产生价值”。他认为,AI技术发展将为律师带来一个高智商、高技能的助手。

  此外,《大公报》记者问及AI能否预测司法裁决结果,习超表示,从法学角度而言现时大语言模型某程度上已具备这一能力,亦相信随着技术发展预测能力会愈发增强。但鉴于此议题涉及对司法体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挑战,目前法学研究尚未达成有效共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