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赢得口碑/恶劣天气致延误超支 自筹资金加班赶工

2025-04-25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紫荆号”UTBM开创的箱涵施工方法,采用了封闭式掘进与智能拼装技术。

  中国制造的口碑,或许亦源于担当。元朗明渠相关工程的施工受到明渠水位限制,难以于雨季进行,去年11月的连续半个月降雨,有关工程可能延期一年。中国铁路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元朗南第一期工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副经理翟志恒表示,工程因恶劣天气而延误超支,可能需要特区政府“埋单”,但中国中铁绝不将压力转嫁香港社会,坚持自筹资金加速赶工,召集本地分判商增派人员设备、延长工时,进一步优化调整施工次序等,两地人员上下一心,与时间赛跑,最终于上月旱季完结前完成有关工序。

  绝不将压力转嫁香港社会

  元朗明渠的相关工程原订于去年11月至今年3月这5个月的旱季期内完成,若延期将导致整体专案滞后近一年,影响整个元朗南项目,甚至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进程。因受安全规定限制,明渠水位一旦超过警戒线,所有人员设备必须撤离,去年11月连续半个月的降雨令明渠施工进度一度落后,工期压力陡增。

  翟志恒说,关键时刻,中国中铁没有单从商业角度考虑,选择迎难而上,主动透过简单合理调整施工设计、优化工序衔接,筹措资金加速赶工。

  两地人员精诚合作 众志成城

  “项目近80%的工作由香港本地分判商完成,他们是最可靠的战友。”翟志恒表示,面对工期压力,4家香港工程分判商积极增派人员,加班努力赶工,成功把受旱季降雨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翟志恒表示,有关工程的人员配置上,充分发挥了由香港人员主导、内地支撑等特色,除少数内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外,前线施工团队、安全环境督导及协调岗位等均由香港人员担当,让内地团队的高速高效发展大型基建等经验,与香港的精细化、专业化标准深度融合,携手力保工程进度。他相信,中国中铁未来定会继续在香港延续这份“众志成城”的精神,争取更深度服务香港重要基建,包括港铁北环綫项目等,希望助力北部都会区发展提速提效,降低成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