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中企新风采/中国路桥创新海上工程 攻破技术难关

2025-04-29 05:01: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将军澳跨湾大桥是全港首座附设自行车道、人行道及观景台的双线双程分隔车道的海上“多功能”高架桥。\受访者供图;右图:中国路桥香港公司董事长王焰华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国建造、香港标准将会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郭木又摄

  2022年12月建成通车的将军澳跨湾大桥,其主桥是全港跨度最大、预制最重的钢拱桥,中国路桥香港公司董事长王焰华日前接受大公文汇全媒体专访时表示,若传统海上施工办法难以展开,那就从施工方式、制作材料到安装方法都“创新”。他分享指,其中重逾12000吨、长达214米的主拱桥无法靠现有的机械力量起重安装,最后是借助自然潮汐之力成功将拱桥精准对接桥墩,也是香港首次用“浮托法”建桥,浮托总重和安装时间,均打破单体拱桥整体安装纪录。\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康敬

  王焰华表示,这个海上工程位于香港东面,该地区过往受台风影响大,若使用传统的海上作业,则需搭建很多临时支架,若遇台风,现场安全难以保证,综合考虑下,为确保项目高质量按期交付,提升施工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工程初期已决定大规模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减少现场工作。

  大桥动工伊始,恰遇“黑暴”,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新冠疫情,人员流动难度大,但工程不能停。由于大量桥梁构件在江苏省南通工厂生产组装,香港的施工管理人员需在场监造、把好每一关。

  他提到,在南通的香港同事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原本所居住的酒店被征用为隔离酒店,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克服生活条件上的不便,搬到工厂的工人宿舍居住,最终出色完成了工作,而大桥计划部负责人是内地派到香港的同事,疫情期间长达21个月没有回过北京的家。

  新型钢材建桥梁 重量大减三成

  大家放下对家人的想念,面对新冠感染风险,亦要承受大型部件制作过程中的重重压力。王焰华表示,大桥从制造、运输、安装,中间工况有20多个,最难的是桥的线性控制,受力差之毫厘,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一些关键时间点,大家都要24小时连续工作。

  坚持创新,必不可少的就是经历千锤百炼。从建材的使用上已开始创新,王焰华表示,这是全球首次将S690超高强度钢材应用于桥梁建造,新材料的使用,较传统钢材可以减少30%的重量和25%的碳排放,但强度愈高脆性愈大。问题便来了,总重量超过12000吨的双拱结构庞大,如何做好大规模新材料焊接?

  联手理大 逾半年研最佳焊接参数

  王焰华介绍指,香港理工大学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为此与公司共同展开了大半年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最佳焊接参数,成功应用到大桥主拱桥结构制作中,实现了香港钢结构行业新的技术突破。

  焊接技术确认后,主拱桥在南通工厂预制总装,桥梁整体实现滑移装船。2021年春节,主拱桥乘着半潜式运输船从南通的工厂出发,经历8天8夜,近1700公里的海上运输,终于抵达将军澳湾,但海面并不平静。

  王焰华忆述,运输时正好在冬季,由于季候风,整个台湾海峡的风浪非常大,海浪甚至能高达五六米,但运输时间不能推迟,利用潮水安装的窗口期必须要精准把握,为了确保主拱桥安全按时抵港,前期就需要做大量的预案,如风浪大时如何处理,找临时避风的地方等。

  终于到了使用“浮托法”的关键时刻,2021年2月26日早上约7时,半潜船把握高水位时移进桥墩之间。对准双拱钢桥的位置后,半潜船逐步泵入27000立方米海水压载,船身相应逐渐下沉约一米,使双拱钢桥坐落在桥墩上,一次性完成主拱桥安装,这也是香港首次使用“浮托法”建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