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落马洲河套地区项目使用的施工技术,成功实现桥梁节段整体吊装,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受访者供图
香港这样高度城市化的地区进行新基建,往往面临空间受限、交通密集、环保要求严苛等挑战。中国路桥香港公司董事长王焰华表示,以落马洲河套地区项目为例,展示了技术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传统跨线桥梁施工常需封闭道路,对交通影响很大。”他介绍指,公司自主研发出“陆上桥梁节段樑整跨提升”技术和“双向旋转特殊桥面吊机”,成功实现桥梁节段整体吊装,减少了对既有交通的干扰,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这一创新不仅让项目荣获杰出环境管理、安全创新及公德地盘大奖,更为香港同类工程提供了可覆製的解决方案。
对于香港建造业长期面临熟练工人短缺、高空及密闭空间作业风险高等问题。中国路桥香港公司瞄准这些痛点,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施工设备。王焰华说:“我们开发了智能化自行打桩平台和管道焊接机器人,不仅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还大幅提升了施工精度和安全性。”这些技术的应用,标志着香港建造业正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
另外,在将军澳─蓝田隧道P2道路及相关工程中,填海工程的环保问题备受关注。王焰华介绍,公司创新采用“双门船闸”技术,彻底阻隔工程泥水流入公众海域。他表示,这一技术不仅保护了海洋生态,也为香港未来的填海工程带来新的环保措施选择。
两地工程师合作 交流经验
说回将军澳大桥的建设,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突破尤为亮眼。该技术优化了焊接工艺和控制参数,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将军澳南桥、粉岭绕道行人桥及隔音屏项目。“这项技术甚至推动了香港焊接规范的更新。”
将内地技术引入香港并非简单“移植”,而是需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调整。王焰华坦言,过程中两地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许多香港同行原本对内地技术了解有限,但通过合作,他们看到了内地基建的先进性和灵活性。”他表示,未来希望进一步整合内地经验与香港的专业知识,推动行业进步。
从将军澳跨湾大桥到落马洲河套项目,再到将军澳填海工程,中国路桥香港公司通过技术引入与自主创新,不仅解决了香港基建的现实难题,更推动了行业标准的提升,推动香港建造业拥抱“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