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与时俱进/内银加速应用AI 实现增效降本

2025-05-02 05:01: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内地不少银行透过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实现成本控制。右图:调查发现,截至今年2月,已有至少19家中资银行寻求透过DeepSeek来实现转型业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于《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中指出,内地银行业将加速数字化转型,强化成本费用控制。该行表示,2024年,内地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35.56%,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尽管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加速落地,但在营收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运营费用相对刚性,压降空间有限,从而导致成本收入比提升。

  该院预期,商业银行在2025年会借助DeepSeek等人工智能(AI)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加快推动各项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和资源布局能力,切实助力成本控制,稳妥压降获客成本、营销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控制成本收入比维持在合理水平。

  事实上,内地金融机构已纷纷加大对AI的投入及应用度。如工行(01398)在去年全年业绩报告提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年承担工作量超过4万人。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工行在同业中率先发布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赋能20多类业务,以及200余个场景。该行在去年的金融科技投入已占营业收入的3.63%,金融科技人员已占全行员工的8.6%。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指出,中资银行采用DeepSeek可能会带来成本节约,但也可能带来风险管理挑战。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黄翰屏(Michael Huang)认为,生成式AI在内地银行业的应用总体上将是渐进式的,而非革命性的。

  标普关注AI风险控制

  截至2025年2月,至少19家中资银行寻求透过DeepSeek来实现转型业务。标普预计,DeepSeek的低成本优势将在未来几年扩大银行业的生成式AI应用范围,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受限的小型银行。而广泛地采用生成式AI有望简化某些资源密集型工作。

  不过,标普补充指,生成式AI的采用也可能危及银行的风险控制,尤其是某些类型的信用模型和记分卡风险管理,在消费者和小额融资方面产生了好坏参半的结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