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中国消费者对能量补充和抗疲劳饮料的需求增加。右图:中国人均能量饮料年消费量为5.3升,低于国际水平,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香港IPO市场加速复苏,上月再有多间内地龙头企业递表,涵盖新能源汽车、MRO采购服务等数个领域。其中早前曾传出港股发行计划的功能饮料龙头东鹏饮料(605499),于4月初正式递表,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及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有传闻指集资最多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分析指出,东鹏饮料凭借其A股走势,有望吸引投资者关注,料上市后将有不错表现。\大公报记者 蒋去悄
东鹏饮料的前身是东鹏实业,注册成立于1994年,早期主要生产豆奶和清凉系饮料,随后在1998年推出国内首款维生素功能饮料“东鹏特饮”,但由于包装、设计均与红牛非常相似,因此被认为是后者的“山寨”产品,同时公司发展也遭遇困难。
至2003年,公司现任董事长兼总裁林木勤与东鹏实业其他19名员工,合伙出资460万元(人民币,下同)接手了濒临倒闭的东鹏实业,并改名“东鹏有限”。有媒体写道,公司当时仅靠每盒1元、利润2至3分钱的菊花茶续命。随后在2009年,东鹏有限以PET塑料品包装的东鹏特饮重新进入功能饮料市场,开始了在全国的扩张之路。
在2018年,东鹏有限更名为东鹏饮料,3年后在A股上市,截至4月29日A股股价升至284.89元,市值近1500亿。
海外布局 聚焦东南亚市场
根据东鹏饮料官网,目前共有4种规格的东鹏特饮,分为250毫升的瓶装、罐装、盒装,以及500毫升的瓶装产品。按销量计,自2021年起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
同年,东鹏特饮共创造133.04亿元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84%,除内地市场外,东鹏饮料近年还加速开拓海外市场。
参考招股书,东鹏饮料有6间海外子公司,马来西亚和印尼分别有2间和1间,位于美国的3间子公司成立时间相对较晚,注册成立日期在今年1月至3月。公司表示,短期内将以东南亚市场为发展重点,中长期则逐步发力美国等其他市场。
作为内地功能饮料龙头,东鹏饮料IPO倍受市场关注。华赢东方证券研究部董事李慧芬直言,“这只新股很劲”,一定会吸引投资者目光,加上近期港股走势未受负面消息影响,除非大市气氛因突发性消息(例如关税)下跌,否则招股及挂牌后将有不错表现。
扩产品线 转型综合饮料企业
投资展望方面,李慧芬认为,考虑到目前孖展利息较低,上市后有机会取得利润,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孖展的方式认购。不过,她提醒,投资者不应假设“股价将大升”并大量借取资金,因为在关税问题影响下,股市仍有不确定性。
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伍礼贤表示,东鹏饮料近年业绩表现理想,同时尝试由能量饮料公司转型为综合饮料公司,能量饮料收入占比已由九成降至八成,反映多元化策略取得较好进展,包括电解质饮料在内的新增长点得到市场认可,不过近年集团频繁大手分红,且有管理层减持,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具体的定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