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中企新风采/改善㓥房户生活 社区客厅成第二个家

2025-05-08 05:01: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社区客厅旨在解决㓥房户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叶紫翎摄

  当香港22万㓥房户在逼仄空间蜷缩时,一家中资企业正用“社区客厅”试图改善基层生活─华润隆地创纪录以约120日打造了目前全港最大“社区客厅”,将土瓜湾养老院旧址变为民生枢纽。

  社区客厅既有让单亲妈妈每月省数百元开支的共享厨房,也有让㓥房儿童展露笑颜的“第二书房”,同样是㓥房户的善意“交换站”。社区客厅通过资源整合与创新模式,为基层社群的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章芸菲 叶紫翎

  特区政府最新调研显示,全港约有11万间㓥房,涉及高达约22万㓥房户。该批㓥房户分散在深水埗、土瓜湾等区域,其居住环境欠佳,私人空间严重不足,更无余力承担社区活动成本。特区政府提出“社区客厅”计划,旨在解决㓥房户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华润隆地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华润隆地副总经理周明在接受大公文汇全媒体采访时说,企业43年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取于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当特区政府提出“精准扶贫”计划时,华润隆地第一时间作出了响应。他表示,社区客厅项目的直接契机源于特区政府的精准帮扶政策。

  参与活动储积分 换食物日用品

  “社区客厅是一个‘放大版的家’”。社工郑先生介绍,在社区客厅一楼,有一间名为“土膳巷”的“食物银行”,居民可凭每日签到、参与活动积分兑换米粮、洗衣液等食品和日用品。郑先生透露,未来将扩大服务至九龙城及土瓜湾区低收入家庭,并针对少数族裔推出清真食品柜及中文班,让不同背景居民都能感受到支持。

  郑先生说,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使用─贡献─奖励”的良性循环。

  厨房备餐间炉具齐全 方便煮食

  除了有柴米油盐,㓥房户在社区客厅也感受到浓浓人情味,并亲身体会到生活发生改变。正在领取综援家庭的刘小姐一家四口,包括一位约5岁孩子,目前挤居在约200方呎的㓥房,屋内仅容一张双层床、洗衣机和冰箱。由于空间十分有限,炉具甚至都未有位置摆放。刘小姐在社区客厅使用最多的区域是厨房备餐间。在厨房备餐间,配备有炉具以及其他烹饪所需用品。在这里,㓥房户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积分换取免费米粮调味料,更将客厅变成“第二个家”。

  设游戏区域 小孩社交玩乐天地

  此外,社区客厅设有游戏区域,刘小姐的孩子在这得到了一个理想的娱乐空间,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扩展社交圈子。在过去,由于居住空间狭窄,家长忙于各类家庭事务,家中的玩具亦不多,刘小姐的孩子较少有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

  而现在,孩子在此做功课、玩耍,家长则利用厨具准备餐食。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客厅设有功课辅导班,解决部分家长“无力指导功课”的焦虑。

  谈及社区客厅为㓥房户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郑先生表示,活动空间得到明显改善,人的情绪也会明显转佳。上述提及的刘小姐,由于长期在狭小的㓥房面对着长者和小孩,承担照顾者的角色,时常倍感压力。“在社区客厅有许多绿色植物,温馨的布置令她能够纾缓生活压力。另外,她有说到,孩子认识新朋友后开朗许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