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内地和香港监管机构持续推出“互换通”扩容措施,以促进内地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持续强化。昨日正值内地与香港“互换通”正式上线两周年,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及金管局联合宣布,将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推出两项重大优化措施,分别是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以及新增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此举标志着中央持续深化金融开放,以及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部署再迈进关键一步。\大公报记者 邵淑芬
自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启动以来,该机制已成为连接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
互换交易1.2万笔 涉资6.5万亿
截至2025年4月末,20家境内报价商与79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逾1.2万笔,名义本金总额高达6.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参与的境外投资者亦从开通首日的27家增至79家,地域分布更趋多元,涵盖中东、韩国等地区。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也突显香港在风险管理工具创新上的优势。
根据联合公布,人民银行、证监会及金管局将从两方面优化“互换通”,一是延长合约期限,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二是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陆续上线以上优化措施。下一步,内地与香港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指导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根据“互换通”的运行情况,持续完善相关机制安排,稳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
巩固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地位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互换通”机制持续优化,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他续称,特区政府将继续积极配合国家金融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推动香港金融市场持续创新与多元发展,进一步强化香港在国际投资者与人民币资产市场间的重要桥梁角色。
香港交易所表示,最新扩充互换通内容可更好地满足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未来,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在两地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与境内外市场参与机构紧密合作,持续优化和发展“互换通”业务。
在过去两年,“互换通”机制持续优化。2024年5月就推出了三项优化措施,包括新增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IMM合约及历史起息合约,并引入合约压缩服务,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与资本使用效率。此次新增的30年长期合约及LPR利率产品,将进一步满足机构对冲长期利率风险的需求,同时推动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的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