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六招加速道路维修
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三年推动改革,改变政府文化,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提速提效,受到市民称赞。有南区区议员表示,现任政府部门处理区内道路维修效率明显提升,例如处理路面凹凸不平等问题,以往一拖再拖或“工程只做一半”,现已大为改善,对行人构成危险的路面陷阱,由以前约两周,到现在“一、两日便可‘搞掂’(完成维修)”。
路政署向《大公报》证实,负责港岛道路维修的承建商,由于持续表现欠佳,已在今年3月更换。该署于今年3月成立“道路维修策略委员会”,由副署长领导,配合“六招”新措施加快道路维修流程,港岛南区完成约150项道路维修工程,较去年同期多出约五成。\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道路维修时间长是市民长期反映的老大难问题。《大公报》接获地区人士报料,指港岛南区部分道路维修,年前因为承建商处理不当导致不少工程延误,直至新的道路承建商在今年初接手后,情况大大改善。部分工程以往持续拖延,现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维修道路工程进度理想。
南区区议员、南区区议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委员梁进向《大公报》表示,区内道路维修效率确实已逐步改善,原因跟现届政府改变政府作风、路政署加强监察承建商表现、适时作出应对有关。
区议员:今届政府效率快很多
“以往相关部门收到投诉后,委托承建商跟进处理,但往往敷衍了事。”梁进表示,一直争取改善区内的道路,达至“便行、易行、可行”。港岛南区有不少长者居住,但部分马路凹凸不平,长者过马路时很容易跌倒受伤。
梁进举例,数年前一位七旬女街坊,在利群商场旁边的香港仔大道过马路时不慎踩中路面坑洞跌倒,弄伤盆骨,康复后要用枴杖协助步行。
他忆述,当时接获该名女街坊投诉后,已立即传送资料给有关部门跟进,但承建商拖延数星期才派员维修,更甚者是“工程只做一半”,“现场路面有几个坑洞,我们提供图片指出女街坊跌倒的位置有坑洞,维修承建商竟然只修补一个坑洞,旁边(其他坑洞)仿似视而不见。我们一再投诉,最后来来回回几次才全部完成维修。”
新一届特区政府官员认定“民生无小事”,梁进表示,维修马路的情况在去年逐步改善,“今届政府(工作)效率快很多,很明显、也感受得到。”
完成工程数量多去年五成
梁进指出,以往如果没有即时危险的道路维修,可能要等几日至几星期,部分最长可能拖延一年,现在视乎工程位置及规模,一般只需数日至数星期,最快可于少于24小时内完成。
路政署回复《大公报》查询时证实,去年中发现负责港岛道路维修工作的承建商持续表现欠佳,并有财务问题,导致港岛区累积相当数量的道路维修未能按时完成,部分路面状况未如理想。随着去年7月起,委托另一承建商接手合约期内余下工程,并在今年4月起更换另一中标承建商,南区的恒常道路检查及一般维修工作安排迅速回复正常,今年首五个月内,港岛南区已完成约150项道路维修工程,较去年同期多出约五成。
此外,路政署已在今年3月成立“道路维修策略委员会”,由副署长领导,配合“六招”新措施,例如透过同步协商,协助维修工程团队尽快取得“临时交通措施许可”,加快道路维修流程,满足公众对路面状况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