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富足家庭教与练/孩子应赢在起跑线还是终点呢?\林昶恒(Alvin)

2025-07-06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和一位家长Lily商讨孩子的未来教育安排,她的孩子刚满周岁,开始规划进入幼稚园,问应如何计划孩子的教育支出。

  Lily和很多家长有近似想法,便是为了想令孩子赢在起跑线,打算由幼稚园阶段开始,到小学时会花较多金钱在孩子的教育中,包括报读不同兴趣班及让孩子到国际学校读书等,她亦在计划搬到名校网居住。单是预算每月学费及杂费便已花上万多元,就算如此亦绝不“手软”,但同一时间,她又认为花在孩子教育的支出应该有“封顶”安排,即是按家庭的负担能力及平衡其他家庭财务需要而决定一个金额。根据这两方面考虑,原来她已有想法,便是孩子将来不会安排到海外升学。

  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必然正确的教育基金规划方法,但父母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要清楚为孩子提供教育安排是想达到什么效果。供书教学一定是父母的责任,亦是不能半途而废的计划。能力容许的话,一般都是由孩子出生到完成大学为止,可以说是一个超过20年的安排。

  很多家长有相信孩子要赢在起跑线的迷思,又担心不跟随便会落后其他家长,所以在孩子还未开始进入小学时已经大洒金钱,为孩子报读不同课程,期望能够从幼稚园开始便一帆风顺,入到心仪的学校,直到大学毕业。但是这些想法导致孩子在年幼时已经花去大部分预算,而到孩子成长及修读中学阶段时,可能已经花去绝大部分的教育储备,而且因为早花掉储备,而难以利用复式效应制造更多储备。

  我认为单凭孩子小学或更年幼时的学习表现,而认定孩子将来能够应付高中学习及考试要求是不靠谱的,他们成长后未必能够在香港升读心仪的大学或学科,而且香港因地方较小,大学有些科目是没有提供的。当知道孩子未能达到期望时,家长却因在孩子较年幼的学习阶段时已动用大量储备,而未能安排到海外升学,变相限制了选择,可能不幸地出现赢在起跑线但输在终点的结果。

  让孩子愉快学习 多了解兴趣

  另一方面,随着孩子成长,他们的个人想法及朋辈影响,将会改变他们年幼时的兴趣,所以我认为不需要在孩子很年幼时便投放过多资源,反而不妨在初中或以上级别时让孩子愉快学习,让他们多了解自己的兴趣,平常家长亦可以多用时间和他们倾谈,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爱及关怀,加强他们将来面对任何挑战的勇气及能力,然后保存适当资源到将来用作升读大学之用,到时就算香港没有合适大学或学科,都有能力选择海外升学,面向世界。

  如果孩子非常优秀而毋须用家长为他们储蓄的教育储备,这笔资金亦可以留作未来他们创业需要,又或作为父母的退休储备,相信在整体家庭理财规划上有更大弹性。

  (作者为家庭理财教育学会会长及认可理财教练,任何查询可发电邮到alvinlam@ffei.com.hk)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