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电影《酱园弄.悬案》讲述一个沉重的社会议题。右图:詹周氏长期遭受丈夫暴力,最终杀夫。
由导演陈可辛执导,章子怡饰演女主角詹周氏,雷佳音饰演警长薛至武,杨幂、易烊千玺、王传君、彭昱畅、梅婷、大鹏等众多明星加盟的电影《酱园弄.悬案》,将于7月17日在香港上映,可谓“熠熠星光”。影片改编自1945年上海轰动一时的“酱园弄杀夫案”,讲述了一位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詹周氏在绝望中杀死丈夫并将其分尸,随后引发社会舆论风暴的故事。影片试图以悬疑惊悚的风格展现这一历史案件,并探讨女性在极端压迫下的生存困境与觉醒。\泮 塘
《酱园弄.悬案》在上映前备受瞩目,不仅因为其强大的主演阵容,更因其以“女性觉醒”为宣传点,试图挖掘历史案件背后的社会意义。然而,影片上映后却遭遇口碑滑铁卢,票房表现平平,可见“众星”出演的电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案件具有社会意义
1945年的“酱园弄杀夫案”是上海滩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詹周氏,一位长期遭受出轨、被嗜赌成性的丈夫恐怖虐待的女性,最终在绝望中挥刀杀死丈夫。案件曝光后,舆论原本一边倒地倾向批判詹周氏,媒体将焦点引向所谓的“奸夫共犯论”,试图将詹周氏塑造成道德败坏的毒妇。然而作家苏青等女性知识分子则站出来为詹周氏辩护,强调她的行为是长期压迫下的绝地反击,呼吁社会关注底层女性的生存困境,在她们的努力下,舆论出现转机,案件最终随着当年历史事件的巨变而一再改判,最终詹周氏得以免于死刑,在服刑结束后获得了新生。
这一案件在当时乃至如今都有着沉重的社会意义,詹周氏是历史中千万个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至绝望的女性们的缩影。遗憾的是,数十年后,当陈可辛团队将这一案件搬上银幕时,其对案件的解读却回归到了“民国小报”的水准,影片以“女性觉醒”为宣传噱头,却在影像层面选择了最浅薄的表达方式──用惊悚片的拍摄手法夸大案件的悬疑,再次引导了观众对案件的关注重心的偏移。同时,导演刻意放大虐女情节,片中以大量具体的暴力镜头渲染詹周氏的苦难,中途甚至安排了一场警长薛至武企图用野猪虐杀她的猎奇戏分。这种对女性苦难的“凝视”而非“共情”,使得影片的内核空洞无力,既无法触动普通观众的情感,也无法引发对女性议题的深刻思考。
浮于表面的女性叙事
从结构上看,电影试图通过三条主线展开叙事:詹周氏的觉醒、警长的案件侦破,以及时代巨变下的社会动荡。然而,由于导演选择了惊悚悬疑作为影片的主要风格,女性觉醒的线索变得十分割裂。当观众还沉浸在詹周氏被虐待的暴力画面带来的震惊中时,西林(赵丽颖饰)小姐那些义正词严的女性解放语录无疑会显得苍白无力。更令人失望的是,作为片中女性觉醒的“精神导师”,原型为苏青的西林本应是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形象,但导演却将大量镜头浪费在她与男性周旋的社交场面上,观众只能通过她为詹周氏撰文的寥寥几个镜头去脑补她的真实性格。这种叙事重心的错位,导致电影主创认为让女性角色喊上几句女性觉醒的口号,再配上华丽的服装和场景,就能完成对女性议题的探讨。
客观来说,戏分较多的演员们都贡献了较为出色的演技,主演章子怡、雷佳音两位演员的数场对峙戏分都十分细腻、可圈可点,杨幂、易烊千玺等也都实现了对自身演艺路线的突破。然而,导演为了照顾每位明星的戏分,不得不使用大量特写镜头和情绪片段,导致叙事节奏的支离破碎。
在笔者看来,《酱园弄.悬案》的失败,标志着一种陈旧创作模式的终结──堆砌明星、追逐热点、依赖情绪煽动的电影已无法打动日益理性的观众。在影视行业“寒冬”持续的当下,唯有真正充满诚意的作品才能赢得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