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吸引旅客措施与低息环境,预料可对香港经济带来一定支持。
2025下半年开局未稳,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再掀波澜。香港大学昨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高频宏观经济预测,预计2025年第三季实质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将放缓至2.4%,部分原因是出口激增效应逐步消退。2025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为2.8%,较2024年高0.3个百分点。
同日,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联合公布第二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GBAI),其中两项指标出现按季回落,现状指数微跌0.4至53.1,而整体预期指数由第一季度的54.3跌2.3至52,自2022年第四季以来最低水平,反映企业对下半年营商环境态度审慎。\大公报记者 李乐儿
港大发布的香港宏观经济预测指,今年首季,香港经济增长加快至3.1%,主要受外贸急升带动,企业急于在预期贸易紧张升温前加快出货。港大预计2025年第二季香港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8%,较首季为低,显示中美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对经济构成压力。
消费模式转变 失业率或见3.6%
港大指出,消费者行为转变及跨境消费上升,令香港营商环境更趋严峻,预料2025年第三季失业率将升至3.6%。在持续的全球不确定因素下,经济增长已有放缓迹象,但随着政府推出新旅游措施、扩大个人游计划及低息环境,有望为经济带来一定支持。
另外,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调查显示,仅10%受访者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对业务造成实质直接影响,但有逾40%受访者表示顾虑美国提高关税,须延迟落实业务发展计划。渣打大中华及北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指出,主要冲击来自不确定性致业务计划延期,大多数受访者(1024位受访者中有927位)有在中国以外地区经营业务,而企业海外的产能与产业链的布局无法一时之间去全球化。
贸发局:企业拓内销应对关税
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说,现时大湾区企业正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并把业务扩展至区内其他主要市场。调查发现,最多受访者选择“增加内销”以应对关税变化。刘健恒补充,内地政府或将推出更多鼓励内销措施,若能稳定楼市、股市,相信可促进更多财富效应。
调查又显示,香港现状和预期指数是大湾区城市中跌幅最大,反映香港经济对外围因素敏感,较受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放缓所影响。同时香港零售业亦严峻,本地居民热衷于到海外或内地旅游和消费,令香港“零售和批发”现状及预期指数下降。
不过,刘健恒预期,本港第三季指数或将受惠于低息环境。他指,利息下跌不仅利于房地产,亦利于企业融资,而借贷成本降低将促进消费,惟整体仍受关税及内部经济结构转型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