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子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大公报实习记者吴政铉摄
【大公报讯】实习记者黄彦彰、陈诗琦重庆报道:“2025年范长江行动重庆行”最后一站,香港传媒学子来到位于重庆涪陵区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启穿越千年的水文文化探索之旅。这座博物馆依托于白鹤梁枯水题刻,是世界唯一的水下遗址博物馆,也是长江文明的鲜活见证。
白鹤梁,是长江三峡上游的一块天然礁石,历经1200余年岁月,记录了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变化,被誉为“中国千年水文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石鱼水标”,是古代水文观测的重要标志。古人根据“石鱼出水兆丰年”的经验总结,将自然观察转化为农事依据,体现出气候、水文与农业三者的深层联系,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
博物馆地面展区详细介绍了白鹤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水下参观区则利用现代科技,让学子们在水深15米的观测廊道中,隔着压力玻璃直视原址题刻。白鹤梁不仅是水文纪录的瑰宝,更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之所。自唐代以来,历代名士在此留下题诗题记者多达727人,文字风格多样,或锋利如刀,或婉转如丝,于江水沉浮之间展现华夏书法的生命力,成为艺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之地。
香港传媒学子邱子斌分享道:“第一次站在水下观景廊,看到那些跨越千年的石刻时,感觉仿佛穿越了历史。让我震撼的不只是文字本身,而是这些资料如何长久记录着自然的变化,服务于当时的百姓。这不仅是自然观测的成果,更是古人与环境互动的智慧。作为新闻学生,我深深体会到记录的力量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