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政策动向备受关注。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经济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建议增加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实施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同时,随着外部压力减轻,政策重点有机会转向优化现有工具运用。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分析,当前中国商业周期仍处于“去库存”阶段,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为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建议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其中,5000亿元用于加大对基本民生、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外贸的财政支持力度,剩余5000亿元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及退税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下半年有空间降准降息
在货币政策方面,他建议三季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降息0.2个百分点以及适时降准0.5个百分点,为政府债券的大规模发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则认为,随着中美关税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外部冲击已有所减弱,下半年“稳增长”压力总体可控。政策重点可能转向“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工具,同时推进改革开放和谋划“十五五”规划。
他相信,下半年降准降息仍存一定空间,但要坚持总量适度、多重平衡,预计下半年或有一次0.1个百分点的降息操作,借此带动1年和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步下调至2.9%和3.4%,且人民银行有望降准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