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延迟90天的期限即将到来,截至上周四,未达成关税协议的仍占多数,要在剩下的不到三周内解决问题难度极大。不过,市场的反应似乎不当怎么回事,美股、A股已先后创下今年来新高,恒指则在高位整固,相信升破4月高位并非难事。事实上,近期全球主要市场的资产价格均有超预期表现,显示关税问题对市场的冲击已逐渐减弱。随着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削散,内地政策有望转向积极。上海综指上周四再次突破3500点,反映投资者情绪改善,加上政策酝酿发力,中资股有可能重展升浪。
港股方面,稳定币行情愈演愈烈,过去一周每天都有个股倍升,市场气氛胜过烟花汇演。倍升的诱因大都同憧憬上市公司获得虚拟资产交易牌照有关,一旦正式披露,股价便受各路资金追捧,股价可以一个交易日上涨数倍。此番景象,令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红筹、千禧年代科技股你追我赶,争向泡沫化的美好时光。
人工智能产业兴起
下半年的投资思路,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联储减息效应,若减息是大概率事件,应提早在市场布局。美减息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港股带来流动性,提振地产、医药等板块的估值,同时也为中国推出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带来更大的弹性,有助整体市场情绪的大幅改善;二是内地产业政策改革,中央高层近期已将“反内捲”纳入政策重点,一些产能比较过剩的行业如钢铁、光伏,最近的股价已闻风而动。随着下半年反内捲政策的具体化,这些行业龙头公司的投资价值,也会重新吸引投资者的眼光。
还有一个方向需要额外关注,便是已形成的产业趋势。内地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但斌,最近分享他对挖掘翻倍升股的心得。他认为,要赚到倍升股,一定要用产业的眼光,要用10年、20年、30年的眼光。互联网的周期大概是30年,到现在正好是30年。智能手机也20年了,而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如果投资者用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眼光去选择一些公司,作为长期投资,才有可能真正赚到倍升股。确实,回顾过去两个产业周期,诞生了不少10倍甚至100倍股,如果没有长期眼光,很难坚持下去。
稳定币引领金融变革
除了AI行业,稳定币带来的金融领域支付层面的变革,同样也是未来数年趋势性的机会。根据国泰海通的研究,稳定币未来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这一预测通过加密资产、跨境支付、日常消费支付、传统资本市场四大场景测算:加密资产领域,随加密货币市场中性10%增速扩容,稳定币按8.22%占比,2030年达3633亿美元;跨境支付依托区块链优势,假设20%市场份额,需求2.9万亿美元;日常消费支付10%份额,1216亿美元;传统资本市场代币化中性情景下,稳定币需求1333亿美元。四种应用场景中,以跨境支付的潜在市场最为庞大,谁能成为这个市场的Visa,谁可能就是下一只10倍、20倍股。
最后,要再提几大互联网龙头,不论是AI引用,还是稳定币代币化,均少不了他们的参与和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港股已接近4月年内高位,要破关而上,最具动力的相信非互联网龙头莫属。中金公司认为,测算2015年-2024年港股“新经济”资产换手率、市盈率中枢分别为传统资产的1.3倍、4.3倍,结构重构有望推动港股估值中枢上移与交易活跃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