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对香港印象极好 留恋在港驻校经历

2025-07-14 05:01: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长篇小说《应物兄》中,香港经常出现于主线叙事中。“我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做驻校作家,那段日子让我非常留恋,在内地也常见到香港朋友。”李洱说,《应物兄》里几场重头戏都写到香港,寄寓着自己的回忆、思考、诉求和祝愿,对香港印象极好。他还透露,孩子今年刚刚结束高考,报考了香港好几所大学。

  今后的文学笔记是否会涉及香港作家与他们的作品?李洱对《大公报》说,他与香港学者有比较多的交往,还与香港的作家进行过多次对话,一直在留意香港的文学状况,“假以时日,一定会写下自己对香港的人与事的理解,并对自己受到的教益表示感谢。”

  “文学是在最普通的人身上看到美,只有语文学好了,这个人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非常完备、完善的人。”针对《大公报》提出平时阅读中,大块头的经典作品经常令内地与香港的中小学生望而却步的现象,李洱建议,可以先看一些篇幅较为简短的名著,即便是公认的名著,也可暂时放下,比如托尔斯泰的作品,可以先看《哈吉.穆拉特》,没必要直接去读《战争与和平》,“开个玩笑,曹雪芹的家人如果处在中小学阶段,也是看不懂《红楼梦》的。对大块头经典作品,考上大学之后,再看不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