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田湾、(右)鲤鱼门
香港地形多山,每逢雨季,山泥倾泻和树木倒塌对市民安全和城市运行构成威胁。十号台风“韦帕”袭港期间,并未造成山泥倾泻事故,全港收到711宗塌树报告,数目亦远低于2023年十号风球“苏拉”袭港时造成的逾3000宗塌树,特区政府在防治山泥倾泻及树木倒塌成效可见一斑。
本港去年共有181宗山泥倾泻事故报告,较2023年的601宗大幅下降。这得益于政府持续推行“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每年土力工程处平均批出约10份顾问合约和10份防治山泥倾泻工程合约。过去十多年,政府已动用了约295亿元;巩固了约6780个政府人造斜坡,完成约6562个私人人造斜坡的研究,并就480幅天然山坡施行缓减措施。此外,土力工程处计划引入自动化无人机定时监测斜坡,提升了监测效率与准确性。政府正在将全港所有天然山坡编制到《斜坡记录册》,协助处方识别需要优先处理的斜坡,预计有关工作一年内可完成。
在防治树木倒塌上,政府近年十分重视。特区政府建有专门的《古树名木册》管理树木,并于2010年3月在发展局工务科辖下成立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加强管理。此外,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通过《树木管理手册》及定期风险评估,推动私人业主加强树木巡查,2024年雨季前完成超4万次树木风险检查,有效降低了树木倒塌风险。\大公报记者 郑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