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施育明表示,中史科融入更多香港元素后,令学生感到更贴地,加倍投入学习。
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DSE中史科亦考了相关内容。作为一门独立科目,中史科在过去几十年发生多次演变。在当下最新的课程大纲中,新增“香港的沦陷及抗日活动”章节,讲述东江纵队的支援、一碗饭运动、回乡服务团等。汉华中学中史科主任施育明表示,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让港生更了解香港在抗日战争的情况,以及该时期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是很好的历史教育。
“我那个年代(的课本)其实没有香港(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内容,根本就没有。”施育明老师在香港回归前的九十年代,亦曾修读中国历史科目。“因为如此,那时总是感觉香港和内地很远,课本都没有介绍。”
中史融入更多本地元素
现在,新课改的中史科融入了很多香港元素,令不少学生感到“贴身”,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施育明观察到,学生学到这个章节时反应最好,因为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比如告诉他们当年港英政府曾经抛弃过我们,就在尖沙咀的半岛酒店向日军投降,学生们觉得很惊讶!”
“我们会讲当年从西环到中环的粮仓,里面的粮食如何被日本夺走、运走;讲游击队时,我们学校曾经联系到东江纵队成员,讲亲身经历,大家的共鸣感真的很好。”\大公报记者 汤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