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即日起,“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基本药物名单扩大至涵盖114项,为参加计划的家庭医生提供更多药物选项,以照顾计划参加者不同的临床用药需求。
政府昨日起扩大“慢病共治计划”基本药物名单,由原来的59项药物,大幅增至114项,为参加计划的家庭医生提供更多处方药物选择,照顾计划参加者的需求。抗抑郁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骨质疏松症及甲状腺疾病的药物,首次纳入药物名册。慢病共治计划至今超过14万人参加,约8.5万人完成筛查,当中约四成人被诊断为血糖偏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并开始治疗。
有立法会议员、参与计划的家庭医生认为,扩大药物名册有助增加计划吸引力。消息透露,扩大药物名单的额外开支,维持在慢病共治预算内,医卫局拟透过优化安排,提升慢性疾病和常见病药物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为“慢病共治计划”未来深化发展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奠定基础。\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医卫局昨日公布,“慢病共治计划”基本药物名单即日起新增55项药物,包括新增抗抑郁药等药物,并增加更多针对偶发性疾病相关健康问题的药物,例如纾缓哮喘和痛风、缓解恶心和眩晕的药物。名单所列药物是未来社区药物名册的基础部分。
在政府资助下,慢病共治计划参加者获处方名单内的药物,毋须支付药费。计划至今有超过14万人参加,料可较预期提早到达20万人的目标。截至7月23日,约8.5万人已完成筛查,其中约3.4万人被诊断为血糖偏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并已进入治疗阶段。
额外开支维持在预算之内
医卫局引述研究指出,参加计划并接受医疗辅导和治疗后,参加者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参与计划后六个月,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素(HbA1c)下降约1%;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降低约15mmHg。另外,分别有96.1%的高血压参与者、98%的糖尿病参与者,在病人自强能力方面有所改善。
据了解,扩大计划药物名单的额外开支维持在慢病共治预算内。医卫局消息人士向《大公报》表示,扩大慢病共治计划基本药物名单,是向建立社区药物名册迈出重要一步。通过家庭医生系统和政府资助,让参加者获取名单内的药物,提升慢性疾病和常见病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更为慢病共治计划未来深化发展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覆盖更多疾病类型,奠定基础。
透过家庭医生治更多抑郁病人
消息人士提到,基层医疗涵盖范围会逐步扩大,增加偶发性疾病治疗药物选择,是回应家庭医生的意见;医卫局亦希望提供抗抑郁药供家庭医生向有需要病人处方,作为提升精神健康的一环。
政府于2023年11月推出“慢病共治计划”,于今年3月底扩至医管局辖下指定普通科门诊诊所,为领取综援人士等弱势社群,提供“三高”筛查和护理服务;截至6月底,14间普通科门诊提供服务,目标是今年底扩至全港18区。
政府正检讨计划的成效及优化的方向,会以先导计划经验作扩大计划的基础,深化发展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政府将以乙型肝炎筛查治理为试点,透过平台继续推展及整合基层医疗服务,逐步覆盖更多慢性疾病病种,并加入更多健康赋能的元素和预防性护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