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扩大“慢病共治计划”药物名单,有参与计划的家庭医生认为有助增加计划吸引力,鼓励更多病人及家庭医生参与。有立法会议员认为,药物名单新增抗抑郁药,反映政府对精神健康的重视,认为计划可循增强招募家庭医生、扩大筛查病种、定期检视共付额等方向优化。
医生:助低成本取得药物
全港有3000多名家庭医生,暂约有640名参与“慢病共治计划”。参与计划的医生林永和向《大公报》表示,现时参与计划病人占其每日诊症约两、三成,经其筛查的约1000名病人中,约400人进入了治疗阶段,“有康健中心协助减肥、安排验血等,对不想去公立医院轮候的市民来说,多了一个基层医疗选择,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林永和认为,扩大药物名单对病人是好事,可满足病人不同需求,参与计划的医生可用较低成本拿到更多不同药物,有助鼓励更多医生参与。他认为,目前加入计划的医生比例不算低,相信越来越多医生看到使用“医健通”的需要及好处,会越来越多人加入计划。
立法会议员陈凯欣支持政府扩大药物名单。她向《大公报》表示,新增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骨质疏松症及甲状腺疾病药物,可见政府对精神健康的重视,而乙肝等慢性病若未能及早介入,后续医疗负担很重,透过计划及早治疗有助节省长远医疗开支。
陈凯欣关注,目前参与计划的医生与市民,约为640人与14万人,认为医生比例有待提升,建议政府增加诱因,吸引更多医生加入计划。她认为参与数字反映市民欢迎该计划,政府需考虑增加资源,扩大筛查病种,并定期检视共付额。\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