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总值超过25万亿美元,瑞银认为外资的配置仍属偏低,只要“去美元化”趋势持续,外资将加大配置力度。
瑞银资产管理亚洲固定收益组合主管桂林表示,人民币的债券市场主要分为“利率债”及“信用债”。前者主要是中央政府的债券、地方政府的债券等,后者是国企、非国企公司发行的信用债券。
投资渠道增 操作更趋方便
中国的债券市场对外资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从2016年CIBM(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管道开通之后,外资能够非常便利通过CIBM这管道进入中国债市做投资,之后又开通了债券通,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变得越来越方便。
此外,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包括彭博的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的全球政府债券指数、富时罗素的世界国债指数,开始把中国的债券加入指数,比重更达到6%至10%,这是非常大的权重。因全球债券投资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进行指数化投资的,一个市场一旦被纳入他们追踪的指数,便会相应提高这个市场的配置。
所以从2018年、2019年开始,全球投资者也在加大对中国境内债的配置,到2022年更达到6千亿美元的高位。另外,从去年开始,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配置力度又再开始加大,而且这趋势只是刚刚开始,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下降,并考虑去美元化的配置,由于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庞大,因而成为他们的主要考虑。过去外资配资中国境内债券市场曾出现三次“浪潮”,目前正处于第三波浪潮中,只要“去美元化”的趋势持续,中国境内债市场的前景十分乐观。
至于香港的点心债市场会否也同样受外资青睐?桂林认为,香港点心债市场相对境内市场的规模小很多。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若本身配置的量非常大,优先考虑的会是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