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升级改造/沈阳方城打造特色街区 日均客流逾60万

2025-08-19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传媒学子参访中街头条胡同。右图:于师傅书画功夫了得,摊位前围拢着观赏的学子和市民。\大公报实习记者黎鸿业摄

  从燕国时期的“小土城”,到如今的热门景区,沈阳方城近年积极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特色街区等模式吸引旅客。暑期期间,日均客流更超过60万人次。今年刚到沈阳方城做生意的手艺人于师傅直言:“人多,自然生意就有盼头。”

  沈阳方城位于沈阳市中心,总面积1.69平方公里,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还有汗王宫遗址、文庙等16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头条、官局子等46条历史胡同。自2020年起,沈河区从中街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入手,锚定打造古城复兴典范,聚焦于建设中华文化地标、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等目标,全面启动沈阳方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综合保护利用工作。

  多样与包容最具吸引力

  沈河区古城复兴发展服务中心综合事务部部长潘洪洋介绍,为迎合年轻群体,方城打造特色街区,引入泡泡玛特等潮玩店舖,还允许店外经营。“这样能让游客静下来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氛围。”潘洪洋说,免费的“御书房”也为游客提供了文化沉浸空间。去年,沈阳方城全年游客接待量达1.38亿人次。

  在潘洪洋看来,沈阳方城最大的吸引力是其多样性与包容性。“无论是小吃还是商品,这条街如果全都是一个样子的话,那只能吸引没有来过的游客,业态不能太雷同、太一样就没有选择性了。”

  摆摊师傅:人气旺 买卖自然好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中街作为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在规划时便已经把景区打造和城市更新融合起来。潘洪洋指出,过去两侧建筑上全是大广告牌,其后采用微更新理念,拆除广告牌,增添露台小表演,既保留了历史脉络,又能提升商业活力,“不少老人来到这里,可以追忆过往的生活。”

  在热闹非凡的中街,于师傅的摊位前围拢着观赏的市民。学子采访得知,这位土生土长的沈阳人,一手书画功夫在当地小有名气。于师傅此前曾在其他城市做生意,对比之下,还是觉得家乡中街的规划更有吸引力。他表示,最特别的地方,恰恰在于这份旺盛的人气。“人一多,买卖就好做。大家愿意出来消费,我们做小生意的才有奔头,这是互相成就的事儿。”

  在头条胡同美食街,“一店一品”是其最大的特色。“在这里不用愁,肯定能找到你爱吃的东西。”潘洪洋表示,各地小吃引入胡同之后,会进行在地化的改造,虽未必有原来的正宗,但一定符合绝大多数游客的口味。

  “做文旅最困难的是复游率,这是各个景点都在追求的指标。”访问的最后,潘洪洋说,景区已经完成了经济循环发展的体系,以商业为基础,通过文旅和网红聚集人气,促进商业更好的发展,形成商业与文旅互促的良性循环。\大公报实习记者 马艺心、才逸霏、马见颖 黎鸿业、孙鹤、洪晓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