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2025年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辽宁行之6/千年古刹演绎守护与创新交响曲

2025-08-22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今年以来,奉国寺的客流量按年录得逾倍增长。\大公报实习记者马见颖摄;右图:大雄殿内七佛合座是拥有千年历史的泥塑彩绘佛像群。\大公报特约记者陈鸿博摄

  13年前,电影《一代宗师》在奉国寺取景,让这座千年古刹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去年,奉国寺再次“火出圈”,被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选为东北地区唯一取景地。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奉国寺走向年轻群体?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文物局原局长、辽宁省文物专家王飞分享道,奉国寺正推进数字化工程,包括制作逾十分钟的AI历史短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穿越”千年。“文物是时间的见证者,而我们是用科技与情怀为其续写篇章的人。”\大公报实习记者 周圣恩、林佳眉、戴清莹、林浩星、洪晓晴锦州报道

  盛夏的辽西大地,阳光洒在千年古刹奉国寺的飞簷斗拱之上,斑驳的彩绘与巍峨的殿宇在蓝天映衬下更显庄严。络绎不绝的年轻游客在大雄殿前,仰望、惊叹这座深藏在辽西走廊义县中的国宝建筑,如何在历经朝代更替、自然灾害、战乱纷争下,依旧巍然如初?

  作为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奉国寺近年以科技创新、打造特色活动等“破圈”。其中,奉国寺连续两年举办大学生木构搭建大赛,王飞说,期望透过活动,让年轻的设计师与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行对话,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奉国寺还与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高校合作开展AI创意大赛,探索传统文化遗产与AI技术的结合。

  吸引年轻人 客流量倍增

  在王飞看来,电影可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也能让很多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对奉国寺加深了解。而自媒体的发展,为全国各地的文物古蹟和旅游景点带来历史性的腾飞机遇,“每个人都能成为宣传者,成为展示文化遗产的一分子。”奉国寺还创新拓展文物传播,通过推出飞天纹样、斗拱结构等文创产品,并在研学活动中的照片直播,展现了彩绘泥塑修复全过程。今年以来,奉国寺的客流量按年录得逾倍增长,其中五一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

  学子们跟随讲解员走入大雄殿,这座长约55米、宽约33米的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保存建筑彩绘约2000平米,樑架上42幅飞天彩绘更是中国古代建筑彩画中的稀世珍品,艺术价值极高。殿内七佛合座通高均在9.5米以上,诉说着这一世界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泥塑彩绘佛像群的沧桑故事。最让学子们啧啧称奇的,是大殿屹立千年的木柱,至今还流淌出晶莹剔透的松油。

  大雄殿千年木柱流淌松油

  “这么有价值的千年大佛,怎么脸上都是灰尘啊?”面对学子们的提问,王飞道出了其中奥秘──过去使用掸子和棉团为佛像清理灰尘,虽然表面看似干净,但内部尘垢依然存在;在清理时搭建的梯子,也有可能对佛像造成二次损伤。

  王飞进一步阐释指出,为更好保护文物,因而取消了临时性的灰尘清理,改为纳入保护计划,首要便是“除尘加固”。他说,目前7尊佛像前侧的14尊胁侍菩萨,已由陕西省文物修复研究院牵头完成相关工程,并通过国家文物局初审,采用的化学方法既能保护彩绘,又能彻底清除尘土,总结经验后会再对大佛像进行“除尘加固”。

  “文物保护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无论采取哪种手段,根据不同人的经历和审美等,都会形成不同的派别。”王飞认为,应根据文物的不同材质,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在这座千年古刹中,除尘加固工程、数字化光影、青年研学活动交织成守护与创新的交响曲。当古老建筑遇见现代科技,当历史痕迹对话年轻心灵,奉国寺的故事正以全新的方式,在时光长河中绵延流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