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精益求精/“每个产品做到极致都是艺术”

2025-08-22 05:02: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图中右边玻璃罩内的“海绵钛”,可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大公报特约记者陈鸿博摄

  “从歼-35战斗机到苹果手机边框,都流淌着它的基因。”宝钛华神钛业总经理王俊博指着其身后巨大的玻璃罩中表面疏松的黑色金属块,打开了“海绵钛”贡献制造强国的产业密码。他说,海绵钛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过去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精尖领域,用于制造飞机的叶片、起落架等关键部件,现如今也逐渐拓展到民生用品,如手机边框、圆珠笔、手表、眼镜等。

  订单多 生产不改精细化

  海绵钛,因其表面疏松多孔的结构命名,虽然名为“海绵”,实则为纯金属钛。王俊博谈到,这种表面疏松多孔的关键材料有着与其他金属不同的特殊属性,它的保质期仅有半年,比普通瓶装水的保鲜期短至少一半。因此,面对着大量的订单需求和严苛的保质期限制时,企业仍然坚持精细化生产模式。

  “这上百亿粒,每一粒都要人工挑拣,现在精整车间有100人。”王俊博指向钛金属样品表示,尽管现在有色选设备辅助,但仍无法代替人工,“为什么日本要去沙特建厂,因为在当地招不到人了,没有人愿意天天坐着挑料。”他介绍,目前全球可以独立生产海绵钛的国家仅6个,包括中国、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国市场份额最大。

  出身技术工人的王俊博认为,每个产品做到极致都是艺术。他指出,海绵钛生产的技术壁垒,不仅存在于设备与工艺,更沉淀于技术工人的经验积累中。目前,宝钛华神年产海绵钛2.2万吨、海绵锆年产1000吨。在海绵钛重要用途市场份额占40%,海绵锆重要用途领域份额更达60%。\大公报实习记者 陈慧婷、林楹莹、龚祖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