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香港约38%保险公司已经在不同范畴使用AI解决方案,远高于全球平均约26%的水平。右图:左起为温豪夫、杨淑敏及戴上文,一同分享本港保险公司AI运用情况。/大公报摄
香港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AI)于金融及保险行业的应用。保监局早前启动“人工智能促进计划”,并提出将香港建设成为保险公司的“AI之家”,让本地成为亚太地区AI保险及金融技术的试验与发展重心。保监局政策及法规部高级经理杨淑敏表示,据年初调查,香港约38%保险公司已经在不同范畴使用AI解决方案,远高于全球平均约26%的水平,四成受访保险公司更表明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加大AI投资。/大公报记者 邵淑芬
杨淑敏指出,AI在保险业已不仅局限于技术部门,而是深入至核心运营环节,包括客户服务、理赔处理、欺诈检测及合规管理等。她续称,AI有助于提升营运效率及韧性,同时也能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和业务流程。她强调,保监局将在推动AI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管安排,如资料保护、AI系统责任分工以及资讯披露等,以确保企业应用AI时不会出现额外障碍。“我们希望业界不只是AI的使用者,而是设计者和推动者。透过香港的教育资源、国际联系和大湾区优势,我们有条件成为AI保险解决方案的枢纽。”
多层语言训练 辨识俚语
保监局并请来两间AI初创公司分享AI于保险公司的运用。本地语音AI技术公司Fano首席执行官温豪夫表示,其公司的AI系统可实时分析客户通话内容,识别语音情绪、性别、语言类型,甚至检测是否涉及深度伪造(Deepfake)的诈骗行为。他举例,系统可在客户来电时实时判断其情绪是否属投诉级别,并自动分类及转介至相应部门加快处理,大幅改善传统依赖人手跟进的低效率问题。他强调,相关方案已获香港多间大型银行与保险公司采用。
另一家参与计划的初创企业Votee AI,其销售总监戴上文则表示,不少企业忧虑使用公有AI模型可能导致敏感数据外洩。为此,Votee AI提供完全本地化部署的AI代理方案,确保保险公司的内部资料、客户数据等不会离开企业环境,同时能够训练出符合企业特定语境和专业术语的专属AI模型。
他特别提到,广东话的语言复杂性——如中英夹杂、俚语和专业术语(如“理赔”常被称作“Claim燕梳”)对AI理解构成挑战。Votee AI通过多层语言处理技术,并结合行业特定训练,显著提升AI在本地语境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保监︰明年更新AI应用指引
杨淑敏透露,保监局将在明年更新与AI应用相关的监管指引,重点围绕资料披露、营运韧性、私隐保护及法律责任等范畴。她强调,这些指引旨在为企业提供清晰框架,而非增设障碍,目的是让AI在合规下更顺畅地融入业务流程。在数据隐私方面,保监局亦积极与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合作,确保AI应用不会触及灰色地带。
对于AI会否导致人力资源需求下降,杨淑敏认为,AI更多是释放人力从事更高价值的工作,例如业务创新、产品开发及市场拓展等。她表示,业界普遍认同AI能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与消费者信心,长远有助行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