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连有轨电车是该市重要的标志。\大公报实习记者黄梦鑫摄
在大连东关街,有轨电车的铛铛声,仿佛与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电车叮叮声,协奏出一曲跨越时空的交响。大连的201路有轨电车,以其棕褐色木质车身和黄条纹,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木笼子”的经典风采。据了解,大连至今仍保留十几辆“古董”电车,每日行驶在铁轨线上,向到访的乘客述说着这里的风雨变迁。
当香港游客陈太在东关街站听到“铛─”的长鸣时,不禁感叹:“同我哋港岛叮叮声好似!”大连的有轨电车铃声浑厚悠长,源于车厢顶部悬挂的碗状铜钟;香港的铃声短促清脆,来自驾驶台前方的半球形铜铃。引人注目的是,大连有轨电车的司机多为女性,她们站立握持速度控制柄,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
2元人民币穿越半座城
两地电车共守“慢与廉”的平民哲学:香港叮叮车均速每小时8公里,大连铛铛车在东关街瓦房区主动降速至每小时10公里。票价均锚定市井温情──香港3元横跨港岛13公里,大连也只需2元人民币即能穿越半座城市的“历史长廊”。
大连铛铛车不仅承载着日常的喧嚣,更满怀历史的厚重。它见证了中共关东县委在电车轰鸣中召开的秘密会议,是民族抗争的无声见证。复古的有轨电车上,仿佛还能看到当时大连抗日放火团的印记。这一刻,大连铛铛车与香港叮叮车在历史的维度上同频共振。
大连铛铛车的价值在于其未断裂的时空连续性。这趟旅程,让香港人在大连的烟火巷陌中,听见穿越百年的心灵回响,感受到了乡愁的温度。\大公报实习记者 马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