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建设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香港会场,副行长纪志宏(中)、副行长李建江(右)、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左)。
从中报看,建行的信贷投放密切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展开。其中,在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中,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建行一直在积极“破题”。
“建行在科技金融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纵观建设银行发展历程,注重创新是建设银行的鲜明特色。”副行长韩静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党中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之时,建设银行作为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率先成立了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专班,并进行了相关领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践。5月专门召开战略规划制定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明确了全行科技金融体系化系统化推进工作方案。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银行的工作有力贯彻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全行的目标、策略和措施做了前瞻性工作安排。“建行的工作是干到了点子上。”韩静称。
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 增幅16.81%
中报显示,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征,建行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评价工具的整合应用,并推动融入科技金融特色业务流程。加强“科技易贷”“科技研发贷款”“科技转化贷款”“善新贷”“善科贷”等科技专属信贷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强集团内母子协同,推动“股贷债保租”综合金融服务。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16.58亿元,增幅16.81%,以贷款服务企业超30万家。以建信股权、建信信托、建信投资等具有股权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为支点,通过投资企业标的或投资基金标的等方式,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投资规模超900亿元。
“人工智能+”推进数字化转型
“做好‘五篇大文章’”中的“数字金融”亦备受关注。据行长张毅介绍,数字金融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集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金融大模型累计赋能274个场景;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双子星用户总数达5.33亿户,月活用户2.43亿户,同比增长14.40%;支持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24亿元,较年初增长13.44%。
建行管理层言论摘要
•建设银行始终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前瞻、主动做好资产质量的管控。预计未来一个阶段,建设银行资产质量可以保持 稳定,核心指标表现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充足。
•零售业务品牌价值持续提升,连续五年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大型零售银行”大奖。
•NIM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我们有信心通过主动管理,保持淨息差在可比同业的领先水平。
•建行“因建而生,因建而兴”,支持基础设施贷款是建行的主责主业。长期以来,建行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依托造价咨询这些专 业的特色优势,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设计规划、前期筹备、建设施工以及建成后运营维护全周期的“股债贷保顾”定制服务。
•聚焦精准支持真实的消费需求,简化贴息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消费需求,让消费市 场的参与方更加便捷地获得国家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
•建设银行一直以来视存款为立行之本。未来将持续跟踪市场变化,特别是结合当下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前瞻性研判分析资 金市场运动变化的特点,因势而变,进一步加强创新、改进服务,把存款工作基础做得更实,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体系化、系统化应用和企业级知识库建设,进一步发挥AI效能;通过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 金融新质生产力,赋能“五篇大文章”。
•上半年建行实现手续费淨收入652亿元,同比增长25亿元,增速4.02%,这也带来了收入结构上可喜的变化。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交易 银行等重点领域收入贡献在六成以上。这些说明建行的转型效果不断在呈现,收入结构在优化,增长动能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