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沙头角口岸重建 研“人车直达”
沙头角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中有着重要角色。已停运的沙头角口岸将开展重建工程,政府预计今年内完成可行性研究,包括口岸以“跨河建”方式重建,并研究以“人车直达”模式,即在口岸设有公共运输交汇处及停车场,以公共交通工具接驳。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通关量将由新冠疫情前日均约7300人次,大幅提升至4万人次。
政府计划今年第四季刊宪,推进收地及相关工程。据了解工程可望在2027年动工,预期2031至2032年落成启用。北区区议员、沙头角乡事委员会主席李冠洪认为,工程进度可以提速,带动口岸周边经济发展。立法会议员刘国勳期望早日完成重建,结合沙头角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激发沙头角旅游潜力。\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保安局近日向北区区议会提交文件,提到由于沙头角口岸设施老化,为提升通关效率及推动沙头角一带的发展,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于2024年达成共识,以“跨河建”的安排重建沙头角口岸,即双方同步建设横跨沙头角河的旅检大楼,以河中心为界紧邻布置各自的旅检查验通道。
保安局指出,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将成为纯旅检口岸,取消货检功能以配合落实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并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以提升旅客过关效率。沙头角管制站在疫情前,平均每天旅客处理量约7300人次,日后口岸重建后,沙头角口岸的设计旅客处理能力,将会大幅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
料年内完成可行性研究
现时,特区政府聘请的顾问公司,正为沙头角口岸重建工程展开可行性研究,预计相关工作于今年内完成,研究范围包括:“人车直达”的运作模式下,重建沙头角口岸所涉及的土地范围、道路及基础设施、交通影响评估、环境和文物保育等事项。
另外,港方重建项目涉及的土地范围,涵盖沙头角管制站原址及部分周边土地,包括沙头角公路、莲麻坑路及山咀村路一带,初步估算面积约5.5公顷,其中约1.1公顷属于私人土地。政府将按照有关政策及法例,向土地业权人及受影响人士作出补偿。据了解,收地范围涉及少于10位业权人,相关土地以往曾经用作农地,现时已经荒废,部分用作租用放置货物用途,业权人普遍支持发展。
文物保育方面,重建工程邻近法定古蹟协天宫,政府将委任顾问公司进行文物影响评估,再提交予古物古蹟办事处审批,确保工程不会损害或损毁法定古蹟。
消息:可望2027年动工
政府计划重建项目在今年第四季刊宪,推进收地及相关工程,文件未有交代重建口岸的落成时间表。北区区议员、沙头角乡事委员会主席李冠洪昨日回复《大公报》查询时表示,政府官员昨日向区议员简报有关进度,提到重建项目可望在2027年动工,预期在2031至2032年落成启用,不过席上不少地区人士认为,整个项目的推进稍慢,“(口岸完成重建)当然愈快愈好,现时莲塘口岸出入境人流太多,沙头角口岸尽早落成可望纾缓压力。而且将来口岸启用,可以带动周边建设发展,例如兴建商场或购物点,有助带动沙头角周边经济。”
议员期望重建工程提速
新界北立法会议员刘国勳昨日表示,支持政府积极推进沙头角口岸重建。他说过去多次推动政府将口岸做到“人车直达”,相信透过有关做法,善用周边土地发展,配合明确的土地规划,提升通关效率及释放土地,期望口岸能早日完成重建,结合沙头角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激发沙头角旅游潜力,为香港打造全新的旅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