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展览内的沙盘直观展现大运河的流经范围。右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外形似“运河之舟”。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又到了赏秋的旅游季。从香港搭乘航班,仅需要3.5小时就可以来到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从首都国际机场出发,沿途经过三元桥、酒仙桥、朝阳公园等地标,约1.5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通州一带。在这里可以欣赏大运河的古老踪迹,探索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感受城市的历史古蹟与书香气息。\大公报记者 颜 琨(文、图)
路过大运河的堤坝,便来到有“绿色空间”之称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里位于大运河南岸,西以东六环为界,南至京塘公路,占地面积683公顷。公园内绿树成荫,道路两旁还设有市集、打卡活动等。
逾千件文物还原大运河演变史
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接壤的三座现代化建筑便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建筑,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艺术中心。作为通州的三大文化地标,它们于2023年底建成启用。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外形恰似“运河之舟”,场馆由屋顶造型像“船”的共享大厅、像“帆”的展陈大楼以及休闲水街组成,其设计理念来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
馆内,“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展”以历史上的大运河与北京城的密切联系为策展角度,用超过1000件文物和艺术品,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史。
其中,来自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的墓志拓片上,清晰写着“以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之新茔”,这是第一次在北京发现“通州”字样的藏品,印证了通州在历史上作为水陆要地的定位。
另外,展品中一块长66厘米的铭文金砖,亦见证大运河漕运历史。这块金砖经由京杭大运河从苏州运至北京,由粮船或民船搭载,运至通州后,再转送到营缮工程工地。作为明清两代由皇家指定于苏州立窰烧造的高规格御用地砖,金砖常常用于宫殿、坛庙、陵寝、园囿,每块金砖侧边刻有烧造时间、尺寸、督造官员、监造官员姓名。欣赏完大运河的动人故事,不妨前去大运河的遗迹处看看。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离最近的运河故道遗迹仅600米。
AI构建虚实交融的阅读世界
在大运河博物馆的旁边,是北京城市图书馆。两座建筑以林荫小路相连。北京城市图书馆外观方正,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北京城市图书馆分为森林书苑、古籍文献馆、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少年儿童馆、元宇宙体验馆等区域。
进入图书馆内,延绵起伏的“山谷门厅”映入眼帘,两侧是不规则的“书山”,更有形如银杏树的柱体高耸入屋顶,顶部由无数叶子组成,四面是开阔的大落地窗。沿着台阶走,沿途看到不少市民在各个空间内安静读书或是自习。站在平台上,可以透过玻璃幕墙看到位于对面的北京艺术中心的全貌。
在馆内参观,可以直观感受到馆内对AI的高度运用。无论是元宇宙体验馆内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还是多维机器人馆员为读者送书到桌,科技为阅读带来更多便利。
北京艺术中心是由三座弧形屋面的白色立方体组成,立面像百叶般从建筑一角打开,即可看到前厅的玻璃幕墙。因其设计理念源自通州运河沿岸的古粮仓,又被称为“文化粮仓”。这里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多功能厅、室外剧场5个演出场所,可同时容纳5500人观看演出。北京艺术中心的开幕大戏是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此后,雕塑展览、话剧、音乐会等活动接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