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施政报告提出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市场指可提升结算参与者和市场中介机构的资本效率。/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提出持续强化本港股票市场,具体措施包括:透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以及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即港股通)。\大公报记者 蒋梦宇
市场最关注的其中一项为结算周期改革,港交所(00388)7月曾刊登有关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至“T+1”的讨论文件,即结算(证券和款项交收)将于交易后一个营业日进行。纵观全球,近年印度、美国及美洲地区多个市场改为实行“T+1”结算周期,澳洲、欧洲经济区、英国及瑞士等其他市场也在积极研究推行类似转变。预计未来两年内,按交易价值计,全球股票88%的交易将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备受瞩目。李家超表示,恒生指数自年初至今已上升逾两成,每日平均成交额近2500亿元,较去年几乎倍增。新股集资额至8月底累计逾1300亿元,按年多近六倍,位列全球第一。市场早前讨论声音称,“T+1”有助于降低市场未交收股份的风险,并提升结算参与者和市场中介机构的资本效率,或可为港股锦上添花。
港交所:拓宽港金融生态圈
对于新一份施政报告,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多项措施涵盖一级和二级市场以及跨资产类别,将有助推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宽香港的金融生态圈。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补充指,欢迎报告中所提出的措施,将有助于香港市场进一步丰富在证券、固定收益和货币、商品及碳市场等领域的产品种类,推动市场多元发展。
会计师行普遍肯定措施。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该行亦建议特区政府考虑德勤早前就“深化资本市场及提升流动性”的其他关键建议,包括分阶段延长港股交易时段,便利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短期减免人民币柜台交易买卖印花税,以提升港股对人民币投资者的吸引力;推出海外公司上市专线,便利东盟等全球南方市场企业来港融资;以及透过税务优化政策,吸引国际企业来港进行双重上市。德勤认为,上述建议若能与本次报告中的举措结合,将能合力提升香港股市的流动性与国际吸引力。
团结基金倡降港股通门槛
互联互通方面,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水志伟建议称,其他现有机制可继续加强,以提升使用度。例如,现时港股通的内地投资者门槛为账户余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下同),当局可适当降低门槛。另续称,可考虑在“跨境理财通2.0”的基础上,将个人投资者额度由300万元进一步提高至800万元,并扩展合资格基金范围至所有风险级别(R1至R5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