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汲宝斋/西周青铜重器“周㗬壶”首在港亮相 香港艺术馆展逾400文物“鉴古识今”

2025-09-23 05:01: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展厅现场。右图:展览运用全息投影等创新科技重塑多件文物,参观者可体会“亲手”把玩藏品。

  香港本地收藏家都会收藏怎样的器物,藏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印记?“鉴古识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览正在香港艺术馆二楼专题厅举行,展览展出收藏机构敏求精舍40多位会员收藏,以及香港艺术馆藏的逾400件文物藏品,展览规模为敏求精舍历来收藏展之冠,涵盖书画、瓷器、玉器、漆器、木器、陶器以及少量珐瑯器等,引领观众跨越历史长河,共赏历朝历代宝物之魅力。展期至明年1月14日。\大公报记者 刘 毅

  敏求精舍作为香港艺术馆的长期合作伙伴,共同举办过多次展览。今年适逢敏求精舍成立65周年,香港艺术馆再度与敏求精舍联合举办“鉴古识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共同呈献这场五年一度的收藏界盛事。

  全息投影立体呈现文物

  敏求精舍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汇聚香港各界热衷文物鉴藏的收藏家,一众会员秉承“好古,敏以求之”的精神,致力弘扬中华艺术与文化。

  步入“鉴古识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的展厅现场,犹如打开一座存放文物的“大宝箱”,琳琅满目的文物器具,分布在不同展区的展柜,按照主题分为“鉴古.识今”“清雅.瑰丽”“祈愿.居常”“斧凿.天工”“慕古.开新”等展区,一器一物,皆是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密钥。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日前在展览开幕礼上致辞时表示,这些珍宝历经时代变迁,最终获香港收藏家悉心保存,足见香港作为国际级艺术收藏重镇的收藏力量。

  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莫家咏希望通过今次的展览,让观众了解文明是如何一路发展至今以及感受香港这个国际金融大都会所蕴含的深厚文化。

  今次展出展品种类繁多,当中不乏瞩目的皇家旧藏及重量级文物,时间跨度从青铜器时代至20世纪,涵盖中国书画、陶瓷、青铜器、漆器、玉器、竹刻、家具和鼻烟壶等,可谓融贯古今,当中更不乏宫廷旧藏及重量级文物。

  展览从艺术风格、纹饰意涵、复古创新等多重角度,既展现古人对于纹饰造诣上的注重,也展示出了丰富的生活意趣,如何在日常起居中融合艺术审美,又如何师法自然,以匠心做工,铸造可以流转后世的器物,诠释从古代帝王、文人雅士到今日藏家所共通的鉴藏方式。

  是次焦点展品包括首次在香港展出的西周时期周㗬壶、明代宣德官窰的精品青花穿花双凤纹瓶、清代传世玉器中十分罕见的碧玉“万国来朝”插屏、乾隆时期的金龙十二章纹吉服袍、构思精巧的晚明家具子母屉六足六柱架子床,以及张大千的临石涛《秋林人醉图》等。

  为了加深观众对文物的兴趣和认知,香港艺术馆团队以当代策展角度解读文物,以“文化×科技”的策展理念,运用全息投影等创新科技立体呈现文物,从而令观众可以在互动体验中“亲手”把玩藏品。 部分图片:大公报记者刘毅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