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从一穗青禾到万亩稻浪

2025-10-18 05:01: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被称为“御稻米”的京西稻。

  京西稻,最早又被称为“御稻米”。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亲自选育并推广种植的宫廷贡米。相传,北京海淀在三国曹魏时期就开始建渠种稻。到清代,康熙曾于中南海丰泽园开辟水田,引江南稻种北上试种。后来乾隆又自南方引入“紫金箍”品种,进一步丰富了京西稻家族。历经逾一百年的推动,京西稻逐渐扩展至万亩规模,形成独具皇家特色的农耕文化体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国家高度重视与科技扶持,京西稻种植面积已达十馀万亩,迎来历史高峰,品种也演进为如今的“京西稻3号”。

  若想一试真味,唯有等到十月深秋,京西稻开镰收割之时亲至海淀产区。那时新米现售,便可亲享皇家贡品之美味。

  循着历史的脉络,踏上这条农耕寻根之路,从精神信仰(先农坛),到文化教化(颐和园耕织图),再到物质生产(京西稻田)的完整闭环呈现在眼前,令人不由心生感慨:从“南稻北引”的早期尝试,到金穗垂首的皇家粮仓;从帝王倾心的一穗青禾,到万顷良田翻涌的稻浪。京西稻,如同一缕穿越光阴的稻魂,不仅见证了京西大地的岁月变迁,更凝聚成一个民族沉淀于时光深处的鎏金记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