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新闻综述/记协小圈子民调 抹黑香港新闻自由

2025-10-18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记协前主席陈朗昇在黑暴期间,多次阻挠警方行动。下图:记协在业内早已没有代表性,业界认为应当解散。

  “香港记协”近日公布所谓“新闻自由指数”,继续以既不科学、也不具认受性的所谓“问卷调查”抹黑香港的新闻自由。社会各界认为,记协会员大幅减少,在业内专业还不受信任,早已没有代表性,人见人厌。

  根据记协公布的调查方法,是次调查在2025年8月12日至9月5日进行,成功收回220份回应,回应率为30.6%。记协透过电邮向正式会员(即以新闻为主要收入工作的本港新闻从业员)发放问卷,回收的问卷由香港民意研究所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

  专家指出,单就记协公布的资料,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都可以看出其操纵结果的手法。大公报记者让AI分析记协的调查方法,AI立即指出,以该问卷的发放方式,能接触到的主要是付费会员,和依靠联系人筛选“听话”的员工;一份“诚实”的报告,应该写明调查结果代表协会的核心圈子。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指出,香港的新闻自由受到基本法保护,媒体的数量整体上是相当高的。媒体只要不违法,有充分的报道自由。所谓“指数”目的只是为了抹黑香港、抹黑“一国两制”。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才来港,事实证明,大家眼睛是雪亮的,都对香港充满信心。

  有资深传媒人说过:“掩住半边脸就是爆了眼的时代过去了,摆个灵堂在太子站就等于死了几千人的谎言没人会再信。”记协就是那个荒唐时代的“遗迹”。

  奉行双重标准 无视假新闻横行

  素来奉行双重标准的记协,面对中通社女记者在采访现场遭暴徒包围指骂,甚至被无理强行要求删除采访照片的遭遇,以及时任《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在香港国际机场遭暴徒围殴等令人震惊的事实,却轻描淡写形容为“拍摄示威者时受阻”,更用“两名记者事发时,均没有佩戴记者证”等言辞回避问题重点。

  在黑暴乱港期间,记协无视假记者、假新闻层出不穷等乱象,更纵容“黄媒黑记”借假新闻煽动仇恨,扰乱社会秩序;抗疫期间,记协对抹黑政府防疫抗疫措施的报道置之不理,甚至颠倒是非,把社会各界对失实报道的批评扭曲为“损害言论自由及新闻自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曾表示,香港媒体公信力江河日下,记协难辞其咎。

  去年9月,记协又故伎重施,举行“一人记者会”,在“蒙面事主”缺席下,提出连串所谓“数十名记者及家人遭系统性滋扰恐吓”的严重指控,其中一项竟涉执法部门,提及有记者入境时被海关人员搜查行李后收到匿名短讯,顾左右而言他地质疑当局是否洩漏管有的个人资料云云。

  内部管治混乱 拒公开执委名单

  记协泛政治化的背后,是混乱的内部管治。今年6月14日,记协近50名会员出席会员大会,五位候选人成功自动当选新一届执委会,仅仅满足会章订立的五人最低门槛。更令人愕然的是,记协更宣布不会对外公布当选的执委会成员名单,以“避免有人恶意骚扰执委”。有记协前会员直指,不相信滋扰的事属实,认为不提供名字严重影响记协的透明度和问责性,又质疑五位当选人中,包括主席郑嘉如在内,有四人都没有清楚写出现时工作的传媒名字,连是否在新闻业工作也成疑。

  全国青联委员、西贡区议员陈志豪认为,据报记协现时的会员约两三百之数,相较于香港数以万计的媒体从业人员来说,这有何代表性可言?此外,记协早已失去社会支持,近年欲举办筹款晚宴,也接二连三被餐饮场所取消预订,沦为过街老鼠、人见人厌。连记协主席郑嘉如,原在外媒《华尔街日报》任职,在其当选主席后也被解雇,可见外媒也不再支持不专业、极度政治化的香港记协。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冯炜光指出,记协既不能代表业界,又不能获同业信赖,还涉嫌账目不清,甚至涉嫌造假。这样的所谓“业界组织”,还有存在作用吗?\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