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创新动力/加速人才资金流通 打造湾区新市场

2025-11-04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世界湾区经济论坛2025昨日在香港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已跻身全球湾区经济的前列。随着区内加强融合,未来发展空间更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昨日出席“世界湾区经济论坛2025”时表示,大湾区有机会成为世界发展极(推动力),而期间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打造新市场,着力拓展新制造产业。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刘遵义建议,大湾区在货物与服务、人力资源、资本、资讯等领域加强融合,让各城市享受大湾区发展的裨益,也可以成为内地经济逐步开放的试点。\大公报记者 刘鑛豪(文) 林少权(图)

  团结香港基金、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澳门基金会主办的“世界湾区经济论坛2025”于昨日举行,林尚立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上指出,回顾历史经验,沿海地域发展往往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而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世界发展极,需要在五个方面着力。第一是打造新市场,既要有超大市场支持,也要与世界市场联动。第二是新制造,尤其在高新科技领域,让新制造引领大湾区强劲发展。

  第三是创新,中国在创新领域具有很强能力,虽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就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第四是新金融,例如绿色金融,这是未来主导世界发展的方向,中国在全球绿色能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目标在“十五五”建设能源强国。另外,新金融也包含金融科技。第五是新服务,这是大湾区成为世界发展极的重要路径。

  推动四范畴试验自由流动

  刘遵义在同一场合上表示,大湾区各城市间存在差异与多样性,这正正是让彼此间可以合作,令各方受益。刘遵义指出,大湾区融合发展可以成为内地经济逐步开放的试点。大湾区可以就四个范畴试验自由流动,分别是货物与服务、人力资源、资本、资讯,促进区内城市经济活动更加有效率,让各城市享受大湾区融合的裨益。

  具体而言,大湾区内货物、服务纳入内循环,往来粤港澳时毋须检查、不用获得许可、没有关税。若果有关货物、服务输往内地其他城市,则被视为外循环,届时便需要接受检查、获得许可、需要关税、支付增值税(VAT)。

  扩阔人民币境外应用场景

  此外,粤港澳货币可以自由流动。虽然大湾区居民现时可以经由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工具,实现多货种支付,但日后可以提升至数字人民币、数字港元、数字澳门元等更高层次。再者,香港拥有大量离岸人民币,特区政府应该容许、鼓励香港居民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交易。

  最后一点是资讯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内地政府可以考虑容许实名登记的内地大湾区合资格用户,经由特别门户(gateway)并完成生物认证确认后,不受限制地使用互联网服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