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快消 > 酒水 > 正文

岩石股份超八成白酒靠代工,白酒“新秀”还是“搬运工”?

2023-05-23 10:56:39大公快消 作者:波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A股市场向来有“沾酒必涨”的传说。

  从前大名鼎鼎的匹凸匹,自2019年改名岩石股份开始进军白酒领域后,就连续高开。2020年初,岩石股份还只有13元/股左右,到2021年6月29日,该股便已猛涨至51.66元/股,一年半涨了近4倍。

  业绩方面,由于站上了酱酒的“风口”,岩石股份在过去几年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据公开数据,2020年岩石股份营业收入为7971.77万元,同比减少27.05%。到2022年,该公司便以10.9亿元的营收和80.9%的收入增速,成为21家上市酒企中年营收增幅最高的白酒公司。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股价和营收连年暴涨,但岩石股份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公司始终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为此,上交所还曾发来问询函,质疑岩石股份业绩真实性。

  此外,由于根基尚不牢固,岩石股份也有着许多发展上的争议,并被部分“同行”排斥。

  目前在A股上市酒企中,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众多酒企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涉酒尚不足四年的岩石股份,能否持续得到资本青睐?大公快消深入观察。

  追“风口”的“更名王”
  七次更名,涉商标侵权纠纷


  公开资料显示,岩石股份前身为1993年上市的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彼时其主营业务还为建筑陶瓷。后来的十几年间,豪盛(福建)热衷于追“风口”,先后涉足房地产、矿产、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于是便走上了不断换“马甲”的道路。

  2001年,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在被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收购部分股权后,迎来了第一次改名,主体更名为利嘉(福建)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利嘉(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迁址上海,因此该公司名称又变为利嘉(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改为“利嘉股份”。

  2005年,由于利嘉(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该公司名称便更名为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之前,公司曾拍得上海市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

  2015年,正值P2P互联网金融概念大热,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又开始计划更换领域,从房地产公司转变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于是该公司第四次改名,正式成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五牛基金成为其实控人。

  彼时岩石股份曾称,“立志于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P2P暴雷,连续两年的亏损也让当时的匹凸匹公司面临退市风险,公司股票变为*ST匹凸。

  尽管后来*ST匹凸成功消解了退市危机,但为了摆脱困境,2017年8月,匹凸匹公司再度更名为岩石股份,并在2018年开始转向白酒。

  2019年,酱酒热持续升温。因此,岩石股份正式将公司名称改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并将白酒设为公司主业,开始以“白酒新贵”的名号“混迹”江湖。在白酒概念股的加持下,岩石股份的股价一度被推到高点,并于2020年创下半年涨幅五倍的纪录。

  资本市场对白酒的推崇,令岩石股份更加坚定了做白酒的信心。只是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仍未将股票名同步成“上海贵酒”。不少业内认为,此事或与上海贵酒与贵州贵酒集团的商标侵权纠纷案有关。

  大公快消了解到,在涉足白酒领域的几年间,岩石股份频繁因侵害商标权纠纷和其他不正当竞争纠纷,被洋河股份旗下贵州贵酒集团起诉。

  作为白酒里的“贵州老字号”,贵州贵酒的“贵酒”品牌向来深入人心。而进军白酒市场不过4年的岩石股份,由于经常在推出产品时使用“贵酒”字号进行宣传,便引起了贵州贵酒的不满。

  2020年3月,贵州贵酒起诉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等4被告侵害商标权,要求被告方卖的酒不能再用“贵”字号,公司名称也不得以“贵”为核心字号,同时赔偿损失500万。

  尽管2021年7月13日南京中院一审判决显示,上海贵酒及关联方的部分带“贵”字号的酒不得再生产、销售,贵州贵酒获赔100万。但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岩石股份依然在以“上海贵酒”的名号四处宣传。

  彼时岩石股份曾回应称:“判赔的100万系贵州贵酿公司及上海贵酒销售公司的相关商标侵权行为,和上市公司——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岩石股份)无关。”

  截至目前,贵州贵酒和上海贵酒仍有商标侵权纠纷在审理中。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在资本市场上凭借各种概念不断推高股价的岩石股份,是需要消费者和投资人、渠道商提高警惕的一个对象。中国真正做酒的企业都需要一种工匠精神、时间的积累、一代一代地传承。白酒行业是一个老实人的行业,不是做概念、务虚就能做大的。”

  八成酒靠贴牌外采
  宣传费超4亿,研发却“空缺”

  尽管靠着“白酒+”概念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但从各项经营数据来看,上海贵酒的“酒味”并没有那么纯正。

  当前,上海贵酒销售的白酒类型分为浓香、酱香、果酱及其他酒,公司主要以酱香型白酒为主。但从年报产销量表来看,2022年,除了酱香酒有678.86千升的产量外,上海贵酒的浓香酒、果酒和其他酒的自产量均为0。
  对比公司整体的生产量和销量,2022年上海贵酒的自产量仅有13.76%。

  这也意味着,目前上海贵酒超八成的酒,尤其是浓香型酒和果酒,基本都通过第三方贴牌加工形式进行外采。

  针对此情况,5月16日,上海贵酒管理层曾在业绩会上回应称,公司自有产能在规模上存在短板,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制约日渐显现,扩充产能、打造优质的产能资产是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基于长期战略发展的考量。

  事实上,由于涉酒时间尚短,上海贵酒也是到2021年才开始实现部分自产自销。目前,该公司旗下的白酒生产企业分别为收购来的贵州仁怀高酱酒业和江西章贡酒业。

  据了解,高酱酒业为贵州茅台镇的一家小酒厂,成立于2010年,从2015年开始该酒厂就一直处于停工状态,直到2019年才逐步复工。2022年,上海贵酒所有的大曲酱酒生产量,全都来自这家酒厂。根据年报,高酱酒业的年设计产能有1500吨,实际产能为1600吨。

  章贡酒业则是江西省一家老字号酒企,成立于1952年,前身为江西赣州酒厂,目前该酒厂主要生产浓香型白酒,并非是上海贵酒的营收主力。

  根据年报,目前上海贵酒的营收主要靠中高端白酒酱酒完成。其中公司高端酱酒代表品牌“天青贵酿”,在官方宣传口径中零售价高达1600元/瓶,甚至超过了飞天茅台。

  这也不禁让人质疑,定位如此高端的酒,品质是否同样高端?

  “酒产品定位高端与次高端市场,带有社交属性,这更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肖竹青称。

  他认为,上海贵酒没有自己的酒厂、库存老酒与生产基地,酒的品质难以保障,纯粹靠广告营销,招商缺乏销售服务体系,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意见领袖的互动,缺乏消费教育等种种步步为营的基础。因此,“看着不像是做长线的,反倒像割韭菜。”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2022年上海贵酒的销售费高达4.536亿元,同比暴增222.48%。与此同时,公司研发费用却处于“空缺”状态。
  另外去年全年,上海贵酒的营业收入为10.91亿元,同比增加80.9%;但净利润却只有3724.4万元,同比下降39.86%。

  对于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上海贵酒方面在业绩会上回应称,主要原因是2022年公司全面升级营销投放,推广宣传费显著增加,短期内会影响公司净利润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上海贵酒就曾在8月和9月“喜提”上交所三份问询函,其中不仅涉及关联交易等问题,还有对业绩真实性的怀疑。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上海贵酒的营收连续下跌90.07%、27.05%,2021年该公司营收又暴增656.81%。2022年,尽管上海贵酒的营收增幅继续正向发展,可公司赚钱能力却并不强。

  针对公司2022年的年报,上海贵酒的审计师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曾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据悉,2022年7月1日,上海贵酒曾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上海证监局立案调查。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称,截至审计报告日,立案调查尚未有最终结论,因此无法判断上述事项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建议:“投资还是要看企业的基本面及核心竞争力,而非转换赛道的能力。为了市值“极尽其能”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一定要慎之又慎。”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于上海贵酒而言,未来如果想要持续有力的发展,一定要具备全产业链。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白酒基地,之后再去完善供应链和产业链。
责任编辑:王杰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